纸上读中国:塞外江南·伊犁河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纸上读中国:塞外江南·伊犁河畔精美图片
》纸上读中国:塞外江南·伊犁河畔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纸上读中国:塞外江南·伊犁河畔书籍详细信息

  • ISBN:2416307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4.40
  • 纸张:铜版纸
  •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读自然界三山夹四谷的鬼斧神工,读水土丰美的塞外江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你没见过的文化地理新视野,一套书读完中国壮丽河山与五千年文化


内容简介:

伊犁河畔,中亚干旱荒漠里的生命之岛。这里是聚雪峰、冰川、草原、林海、沙漠于一体的富饶盆地,是几亿年地质构造活跃碰撞留下的丰富矿产区,是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物种的“天然基因库”,是多民族和谐聚居而发展出的“人种、民族博览地”。

《塞外江南•伊犁河畔》纵览西域特有的绿色长廊——伊犁河畔的风光:独特的逆温带气候孕育的繁荣生态,茂密的原始森林,扎根在冰山雪地里的“活神话”雪岭云杉王国,亚欧大陆面积*广的野果林带。

《塞外江南•伊犁河畔》用文化地理的眼光,探索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并存,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同在的伊犁河谷地:草原石人、岩画、麻扎(古墓地)、古城遗址的历史回响,匈汉联姻的往事,乌孙、突厥、契丹、蒙古等族群的游牧生活,锡伯族人的热情“全羊席”,“汗都春”、姑娘追、贝伦舞等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塞外江南•伊犁河畔》,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四个角度,带你纸上读动人的塞外天山传说,感受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文化魅力。


书籍目录:

前言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中亚湿岛” 2

自然地理

“三山夹四谷一盆” 9 / 北天山南坡 9 / 南天山北坡 10 / 伊犁盆地 10 / 伊犁河谷 13 /

昭苏—特克斯盆地 14 / 伊犁地块 15 / 那拉提构造带 15 / 喀什河断裂带

16 /

阿吾拉勒山 17 / 那拉提山 17 / 阿拉喀尔山 17 / 巩乃斯草原 20 / 伊犁河水系 21 /

特克斯河 23 / 喀什河 23 / “湿岛气候” 24 / 逆温带 25 / 地形雨 25 / 黄土 25 /

灰钙土 26 / 山洪 27 / 地震 28 / 图开沙漠 28 / 可克达拉平原 29 / 果子沟 31 /

萨尔布拉克河 31 / 霍尔果斯河 32 / 科古琴山山前平原 32 /

齐巴尔秋别河河漫滩 33 / 连心岛 33 / 博尔博松河 36 / 吉尔格郎沟 36 /

匹里青河 37 / 巴彦岱火龙洞 37 / 科古琴山 38 / 博罗科努山 40 / 尼勒克冰川 40 /

尼勒克盆地 41 / 唐布拉草原 42 / 阿尔斯郎怪石 42 / 吉仁台峡谷 43 /

孟克特峡谷 43 / 布隆温泉 44 / 巴尔盖提温泉 44 / 阿夏勒河 45 / 玉希莫勒盖达坂 45 /

那拉提草原 46 / 白沟 47 / 巩乃斯沼泽 47 / 巩乃斯河 48 / 恰普河 49 / 喀班巴依峰 49 /

伊什格力克山 50 / 莫乎尔山地 50 / 千层壁 51 / 东买里盆地 52 / 萨孜勒克湿地 52 /

库尔德宁峡谷 53 / 恰西峡谷 53 / 萨尔布群圣泉 54 / 大吉尔格朗河 54 /

小吉尔格朗河 55 / 白石峰 56 / “察地” 56 / 察布查尔湿地 57 / 琼博拉沟瀑布 58 /

加格斯台河 58 / 绰霍尔沟 59 / 喀拉峻大草原 59 / 博孜阿德尔盆地 60 /

科桑溶洞 62 / 库克苏石林 63 / 太极岛 63 / 库克苏大峡谷 64 / 库克苏温泉 65 /阿拉善温泉 65 / 呼通萨拉瀑布 66 / 加斯勒湖 66 / 阿克库勒湖 67 / 库克苏河 67 /

阿腾套山 68 / 沙尔套山 69 / 木扎特达坂 69 / 木扎特冰川 70 / 图拉苏冰川 71 /

昭苏盆地 71 / 夏特谷地 73 / 喀拉苏湿地 73 / 卡拉干沼泽 74 / 夏特温泉 75 /

库尔库勒德克瀑布 76 / 阿合牙孜河 76 / 伊犁谷地植被垂直带 77 /

伊犁河谷硅化木群 78 / 伊犁天山野果林区 78 / 喀什河次生林 79 / 小叶白蜡林 80 /

霍城原始野果林 80 / 新源野果林 81 / 巩留野核桃林 82 / 西天山自然保护区 82 /

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公园 83 / 那拉提森林公园 83 / 塔里木森林公园 86 /

阿吾赞森林公园 87 / 那孜—确鹿特草地保护区 87 / 小莫乎尔沟 88 /

萨尔布拉克怪榆沟 88 / 吐尔根杏树沟 89 / 特克斯河谷密叶杨 89 / 雪岭云杉 90 /

欧洲稠李 90 / 野生樱桃李 90 / 新疆野苹果

91 / 天山桦 92 / 伊犁杨 93 /

半日花 93 / 新源假稻 94 / 雪莲 94 / 伊犁贝母 95 / 伊犁绢蒿 95 / 丽春花 96 /

伊犁郁金香 97 / 新疆阿魏 98 / 琼博拉腕足类化石 98 / 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 99 /

雪豹 100 / 天山马鹿 100 / 草原斑猫 101 / 盘羊 102 / 北山羊 102 / 石貂 103 / 伊犁鼠兔 104 /

草原蝰 105 / 雪鸡 105 / 金雕 106 / 雀鹰 107 / 伊犁黑蜂 107 / 伊犁鲈 108 /

裸腹鲟 108 / 伊犁弓鱼 109 / 银色臀鳞鱼 109

经济地理

游牧 113 / 农业 114 / 屯垦 114 / 回屯 115 / 打围 116 / 鹰猎 117 /

伊宁汉人街巴扎 118 / 皇宫巴扎 118 / “文丰泰”商号 118 / 乌孙古道 119 /

夏特古道 120 / 苏阿苏古道 121 / 雅玛图大桥 122 / 西迁古渡 122 /

木扎特口岸 123 / 霍尔果斯口岸 123 / 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 124 / 林公渠 125 /

察布查尔大渠 126 / 煤谷 127 / 阿希金矿 128 / 奴拉赛古铜矿 128 /

阿吾拉勒山铜铁矿 129 / 甜菜 130 / 春油菜 130 / 亚麻 131 / 昭苏大蒜 132 /

伊犁杏乡 132 / 红地球葡萄 133 / 苹果之乡 134 / 伊犁薰衣草 134 / 红花 135 /

黑蜂蜜 136 / 伊犁马 137 / 伊犁细毛羊 137 / 新疆褐牛 138 / 伊犁鹅 138 / 哈萨克族刺绣 139 /

哈萨克族挂毯 140 / 伊宁马鞍 141 / 铜制沙玛瓦 142 / 沙木沙克小刀 142 /

伊犁特曲 142 / 伊犁鹿茸 143 / 纳仁 144 / 瓤皮子 144 / 锡伯大饼 145 /

马奶酒 146 / 面肺子 147 / “馃子额芬” 147

历史地理

民族融合之地 151 / 塞人 151 / 乌孙 153 / 准噶尔 153 / “塔兰其” 154 / 游牧宗法封建制 155 /

哈拉莫昆制 155 / 伊犁四营 156 / 设置伊犁将军 157 / “乾隆九回屯” 158 /

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 158 / 歪思迁都亦力把里 159 / 格登山战役 160 / 伊犁农民起义 161 /

《中俄伊犁条约》 161 / 伊犁辛亥革命 162 / 三区革命 163 / 琼科克遗址 163 / 乌孙古墓 164 /

夏特土墩墓 164 / 奥尔塔克尔古墓群 165 /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 165 / 霍诺海麻扎 166 /

苏丹歪思汗麻扎 167 / 弓月城遗址 168 / 夏特古城遗址 168 / 阿里麻里古城遗址 169 /

赤木儿城遗址 169 / 海努克古城遗址 170 / 波马古城遗址 170 / 恰特塔勒岩画 171 /

阿克塔斯洞窟彩绘岩画 171 / 库克苏河峡谷岩画群 172 / 阿吾拉勒山岩画群 172 /

却米克拜岩画 172 / 科培雷特岩画 173 / 草原石人 176 / 伊犁九城 176 / 伊犁将军府 177 /

惠远钟鼓楼 178 / 八卦城 178

文化地理

哈萨克族 183 / 锡伯族 183 / 满族 184 / 俄罗斯族 185 / 蒙古族 186 / 撒拉族 187 /

锡伯族民居 188 / 维吾尔族砖房 189 / 哈萨克族毡房 189 / 冬窝子 190 / 腰巾 191 /

哈萨克族头饰 191 / 米顺酱 192 / 抓饭 192 / 馕 193 / “萨斯恒” 193 / “尼姆哈鱼炖子” 194 /

全羊席 194 / 哈萨克族婚俗 195 / 锡伯族婚礼 195 / 割礼 197 / 合葬 197 / 宰羊宴客 198 /

锡伯族宗谱文化 198 / 萨满教 199 / “喜利妈妈” 200 / “海尔堪” 201 / 猫头鹰崇拜 201 /

特克斯大坂敖包 202 / 靖远寺 202 / 银顶寺 203 / 大西沟庙 203 / 曲尔登卡木德坎布灵塔 204 /

圣佑庙 204 / 伊宁回族大寺 205 / 拜都拉清真寺 206 / 图公祠 207 / 霍城文庙 208 /

肉孜节 208 / 古尔邦节 209 / 纳吾鲁孜节 209 / 锡伯族的“杭西” 210 / 西迁节 210 /

“抹黑节” 211 / 《六十二阔恩尔》 211 / 菲特克呐 212 / 伊犁民歌 213 / 伊犁木卡姆 213 /

麦西来甫 214 / 阿肯弹唱 215 / 贝伦舞 216 / “汗都春” 216 / 打瓦 217 / 古式响箭 217 /

《玛纳斯》 218 / 细君公主 219 / 明瑞 219 / 图伯特 220 / 徐松 220 / 林则徐 221 /

毛拉·毕拉里 222 / 唐加勒克 222 / 黎·穆塔里甫 223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水土·源头

谈文化,地理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养的不只是人,还有文明。中国地大物博,千百年来人们仰仗自然地理繁衍生息,广袤的疆域与复杂的地貌形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多姿多彩文化。虽名为地理百科,但亦是将地域文化、地域经济、地域历史合而为一的百科全书。

 

百科·窗口

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崭新视角

打破地域的行政划分限制,以自然地貌为基础,将中国划分成数百个地理单元,覆盖中国全境,每个地理单元为独立一册。丛书详尽介绍中国每种地貌的特点,并追溯不同地貌如何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经济、历史、文化与风俗,使读者了解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与文化诞生的来龙去脉。

 

学者·权威

学术水平*的文化地理大百科

丛书凝聚了孙鸿烈、赵其国、刘昌明、郑度、王颖、陆大道、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数百名来自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地理、地质、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领域的资深学者的心血,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性。

 

知读·行证

以读知行,以行证读

知行合一,博览和实践密不可分。此系列丛书多达数百本,它所提供的内容全面、独到、深入,精准触摸中国每一地域的命脉,为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读者提供知行合一的窗口:使足不出户者博览万里河山,使旅者边走边读,收获更甚。


媒体评论

A

伊犁河,在我印象中,就是遥远的新疆*西北部的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吧,反正肯定没有塔里木河大,河两岸应该也有些胡杨林,或许因为河谷小气候比较湿暖的缘故,可能还有部分农田、草原,但远处就应该是广阔的沙漠和高大的雪山了。。然而,翻开书看到开头的整体概括部分的图片,我很难相信那些“开满粉红色花树的谷地”“生长着茂密杉林”的图片所反映的地方,就是我心里想的片地方。。

在阅读过程中,我*喜欢的就是这本书“图文结合”的这一大特点,像“天山南北坡”

“伊犁河水系”“那拉提草原”“巩乃斯河谷”这些大地貌的文字描写,总是会配上一些大场景的航拍图,美丽至极~!这些航拍景观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被普通游人用相机拍摄到的,就个人而言,能看到这么壮观美丽的图片,这本书也值了。况且,书中并不只是对这些事物作出普通的介绍,同时还有对那个事物“是怎么形成的?”的详解,我想,这些对喜欢地理的同学应该特别有吸引力和借鉴作用。

生物章中,介绍了很多如“雪莲”“丽春花”“天山*”“*”“*”“*”“伊犁黑峰”

的新疆动物植物,感觉非常有趣,生活在岭南的本人从来没见过,有种别开生面的赶脚~~另外,原来伊犁河谷一带,因为受到北冰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水草是非常丰茂的,这里不仅畜牧业发达,还有大片平整的、机械化程度相当高的农田,薰衣草田、亚麻田,油菜、甜菜、葡萄等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十分庞大,当地人民足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很多富余可以运送到中国东部发达城市。新疆天山一带地质复杂,很多矿床出露,金铜铁煤矿产十分丰富……这些都是我从书里知道的,知识点不可谓不丰富。

地处中国西北部边界,伊犁河一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少民族聚居。俗话说,人多是非多,更何况民族?于是,古代部落之间的战役、近代外国列强侵略的战役在这里从来都不缺。历史章中有很多战争城址遗址介绍,还有石人、岩画这类特殊的民族遗留物,学到不少东西~不过当中我*喜欢的是“特克斯八卦城”照片,相当宏伟壮观,体现了古代先民无穷的智慧。书里的文化章有众多少数民族的介绍:哈萨克族、锡伯族、满族、俄罗斯族、蒙古族、萨拉族的衣食住行都有反映。。一句话概况就是“厚西利”!

B

物流挺给力的,2天就送到了~还没认真看,不过随手翻了一下,书的质量不错,图片超级漂亮~!原来伊犁那边这么美~

C

《伊犁河畔》的确是一本良心之作,文字内容深入浅出,摄影图片的精美程度,更是毫不逊色于国家地理的专业摄影师作品。

D

《伊犁河畔》一书带来了独特的塞外风光,展现出来的不再是荒无人烟的浩瀚沙漠,而是水土丰美的河畔谷地。看完该书后,你可能会明白该书名的含义。书中展现出壮美的冰川雪峰、纵横的河川谷地、广袤的森林草原、肥沃的农耕大地,而这些美景却出人意料拍摄于中亚的干旱荒漠区——雄伟天山怀抱中的三角形谷地。这里降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用“绿洲”一词仿佛对此处有点委屈,于是书中的综述就用“中亚湿岛”给予定义,也许中亚这个名词也许有些抽象,作者干脆给他贴上“塞外江南”的标签。

“塞外为何出现江南”这个难题在书中得以迎刃而解,除了依靠有通俗易懂的文字,还有清晰简单的配图,这里可以了解到由别珍套山、科古琴山、博罗科努山和依连哈比尔尕山组成的北天山南坡,是如何抵挡西伯利亚的寒流;至于由哈尔克他乌山等组成南天山北坡,又是如何阻隔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热气流;更加峰回路转的是,“三山夹四谷一盆”的地貌轮廓是如何吸收大西洋、地中海的暖湿气流的同时,又孕育一条浩荡西流的大河。正是这些高山河流,令新疆伊犁的伊宁、霍尔果断、霍城、察布查尔、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等地,既接受中温带大陆气候的控制,又享受温和润泽的江南气息。

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从自然地理角度去展现伊犁河畔,而且还有从经济、历史和文化3方位去诠释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地理章中除了有游牧、农业、屯垦等几个情理之中的内容之外,还列出“文丰泰”商号、乌孙古道、伊宁汉人街巴扎等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条。如果要理解这些东西为何出现在当地,那么翻开下一章就会了解到伊犁河畔在很长的时间段并不是汉人的地盘,而只是汉人的路过之处,这片地区直到清代才得到深度开发,而后来更成为外国列强的垂涎之地。这些历史烙印在今天又是怎样表现,书里的文化地理章则令你开阔视野,看到的有“萨斯恒”“海尔堪”“喜利妈妈”“尼姆哈鱼炖子”等古怪方言,也有一些颇为常见的词条内容:蒙古族、全羊席、萨满教、肉孜节……而看完本书后,这些名词又会在你脑海有一番新的理解。


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

 

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

 

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

 

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

 

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

 

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

 

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

 

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

 

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95+)
  • 超值(526+)
  • 强烈推荐(96+)
  • 内容完整(504+)
  • 下载快(572+)
  • 五星好评(669+)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喜欢"纸上读中国:塞外江南·伊犁河畔"的人也看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