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精美图片](https://img3m4.ddimg.cn/86/24/23219744-1_h_6.jpg)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记述了二百多位化学家,分别见于各分册。其中,第三分册收录了47位化学家。
书籍目录: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总序 钱伟长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前言 白春礼
20世纪的中国化学
20世纪中国知名化学家
赵承嘏(1885~1966)
庄长恭(1894~1962)
杨石先(1897~1985)
黄鸣龙(1898~1979)
朱子清(1900~1989)
高济宇(1902~2000)
袁翰青(1905~1994)
李景晟(1906~1976)
汪猷(1910~1997)
高怡生(1910~1992)
蒋明谦(1910~1995)
邢其毅(1911~2002)
王序(1912~1984)
龙康侯(1912~1994)
黄耀曾(1912~2002)
王积涛(1918~2006)
嵇汝运(1918~2010)
陈茹玉(1919~2012)
刘铸晋(1919~1993)
黄量(1920~)
刘有成(1920~)
师树简(1921~)
周维善(1923~2012)
梁晓天(1923~2009)
周秀中(1924~)
谢毓元(1924~)
袁承业(1924~)
戴立信(1924~)
胡宏纹(1925~)
许慧君(1925~)
蒋锡夔(1926~)
蔡孟深(1927~)
叶秀林(1927~)
吴养洁(1928~)
黄志镗(1928~)
陆熙炎(1928~)
黄文魁(1928~1982)
陈庆云(1929~)
黄宪(1933~2010)
宋礼成(1937~)
佟振合(1937~)
张礼和(1937~)
陈凯先(1945~)
赵玉芬(1948~)
陈新滋(1950~)
黄乃正(1950~)
麻生明(1965~)
20世纪中国化学大事记
作者介绍:
白春礼、王佛松、程津培、汪尔康、朱道本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20 世纪的中国化学
当跨进20世纪时,中国的化学科学已经开始了萌芽。那时的教育还属于经学时代,是“旧时风月”,自然科学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系统,化学也不例外。
回顾中国古代众多发明创造中有关化学的非常多。制陶和今天的硅酸盐工业有关;炼铜、冶铁、铸青铜等和今天的化工冶金工业有关;酿酒和微生物发酵工业有关;造纸是今天工业中的重要项目;漆器和近代的涂料工业有关;火药更是工业、国防的重要支柱;中国特有的制墨工艺也和炭化学有关;等等。只有炼丹术的社会意义有待进一步考证,它有现代科学中研究物质变化的“味道”,然而当时却是带有相当多神秘色彩的一种道家活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些发明创造大都属于相对孤立的事件,没有系统性,也缺乏理论,多为应用中的经验总结的成果。人类社会活动的进步是逐渐成熟的。“科学”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而非“地理”现象。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几百上千年的差异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不过三百年左右,理论也好,实用也好,前途还是“无量”的。
系统的近代科学始于牛顿的力学(1687),而化学之建立则晚了一个世纪。拉瓦锡于1778年阐明燃烧现象的本质,这一发现开始了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近代化学理念传入中国则是19世纪中叶了。丁韪良(1827~1916)于1868年编译出版了早的中文专著《化学入门》,内容虽很简单却是中国化学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此后徐寿(1818~1884)和J.傅兰雅(J.Fryer,1839~1928)翻译了七卷《化学鉴原》,至此近代化学在中国开始了传播。
化学科学发展的前启蒙时期(1900~1915)
进入20世纪,自1902年至1911年中国即出版了104种化学图书,从一个侧面大致可以看出化学在国民经济、工业等应用和教育方面的需要是势不可挡的。1900年杜亚泉(1873~1933)创办了《亚泉杂志》,是一种综合性科学杂志,而内容偏重化学。杜亚泉是一位博物学家,但后人常常认为他是一位化学家。他在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出版事业,是20世纪中国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的启蒙先驱之一。另一位科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任鸿隽(1886~1961)也是一位化学家,早期曾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讲授化学,1915年创刊《科学》杂志,这和同年创刊的《新青年》同时开创了中国近代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他于同期在国内外创建“中国科学社”,后来还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他从宏观角度对待自然科学,对中国科学几千年发展的思考比李约瑟(J.Needham,1900~1995)还早,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过深刻的分析研究,大声疾呼几千年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种重大发明创造必须要以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加以整理,否则中国的科学无法再向前进。这种思考开始了中国近代科学,尤其是化学的发端和启蒙。
1905年,“废科举,设学校”是中国整个学术思想大转变以及中国文化根本性变化的根源。而1915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掀起了“五四运动”,中国开始离开了帝王专制的旧思想走向“现代”,尽管这只是开始,后面的日子仍然漫长,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自然科学中地学和生物学发端较早,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很容易用近代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在20世纪前后已有很不错的研究成果,且学术活动、教育等在中国都比较先进。化学科学的发展则由于不仅需要有近代的科学思想和基础,而且还需要有当时比较新的药品、仪器设备等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化学科学在中国的准备和启蒙时期较长。自19世纪中叶开始至20世纪初尽管有多种译书和杂志出版,学校中也早有化学课程,但研究工作却基本没有进行。
五四运动敲开了中国“文化”沉睡的大门,并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学正是从没有或极少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的“前启蒙时期”,走进了真正的启蒙。
化学科学发展的启蒙时期(1915~1932)
从徐寿、杜亚泉到任鸿隽时代是中国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准备和前启蒙时期,三位科学家在中国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在中国化学科学的启蒙时期,化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教学开始慢慢走向研究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中国的现代大学始于1917年,蔡元培发起大学改制,规定“只要有文理两科即可成为大学”。至1919年,国立大学只有北京大学一所。1929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次为高等学校立法。大学可设文、理、法、教育、工、农、医、商8种学院,而称大学者至少应设3个学院,除文、法、商外,其他学院都必须设置化学课程(有的商学院也设了化学课,因与商品检验有关)。
自1910年起,一些国立大学相继建立化学系,如京师大学堂化学门(现北京大学化学系)(1910)、南开大学化学系(1921)、厦门大学化学系(1921)、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现南京大学化学系)(1922)、中山大学化学系(1924)、清华大学化学系(1926)、浙江大学化学系(1928)、武汉大学化学系(1928)、山东大学化学系(1930)等。所以称这个时期为“启蒙”,是从化学教育开始的。这一时期化学教育有了蓬勃发展之势,也是与国际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形势同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时期,大学化学系中虽已开展了研究工作,但仍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一般应用性、改进性的研究多,创新性的研究很少。其时清华大学的韩组康及协和医学院的吴宪已开始发表研究论文,主要为分析化学。较有自主创新内容的研究工作则由高崇熙于192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化学系留学时完成,论文内容为硒化合物的制备及分析,发表文章6篇。高崇熙的这种研究被当时国际知名分析化学教科书载入,是中国化学家研究成果被国际承认的章。吴宪这时也在生物化学血液中糖的分析方面有所创新,至于他的著名研究“蛋白质变性理论”已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成果了。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重要的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的起点。几千年中国帝王专制制度到了19世纪已经与国际社会的发展极不协调,这种制度在专制、封闭、自大,直至战乱、割据、不求进取等思想的控制下,与现代社会的进步状况越离越远,的确到了“危险的时候”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所谓封建王朝的结束,本应带来全新的、以孙中山的“自由、民主”为主导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新的社会秩序,然而旧的思想和旧的世界观却仍主导着种种势力。1912年以后,袁世凯复辟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加上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整个世界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本是大好时光,却被层层乌云遮蔽,看不到乐观的前景。新文化运动发端于《新青年》的创刊,虽然在此以前已有《亚泉杂志》等对现代科学思想进行了介绍和宣传,但都没有“登高一呼”的声势,而且也没有明确的近代思潮的启示。相反,杜亚泉等的思想和《新青年》所提倡的新思想还相当的抵触。杜亚泉介绍自然科学不遗余力,然而他却用“民族主义”的观点在千年儒家传统上思考,认为“西学”不能为主,只能为用。而《新青年》的主旨则与此大不相同。
《新青年》的出现以一种蓬勃的朝气,异常的宏大气势,登高一呼,其影响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号称“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是民主与科学,而的境界是文化。而民主也好,科学也好,其基础是人的自由和平等,是独立思考,没有充分的自由,看起来达不到“进步”。然而反观自然科学在这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却有不同的表现。
五四运动的主旨中,“科学”的意义比较广泛,不仅指自然科学,而泛指科学思想和精神。在当时中国自然科学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下,不只需要具体自然科学,如化学等的急起直追,也需要以科学的精神来指导。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范围内化学科学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原子、分子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合成氨以及有机染料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西方化学科学已经奠定了为下一步更大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的雄厚基础,这对中国化学科学的启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在近代中国历史中不稳定和落后的时代里(辛亥革命后1911~1927年的十多年),如耀眼的光芒,确有百花齐放之势,文、史、哲、自然科学都在奋力启蒙的状态,这种矛盾值得史学家分析研究。这个时期化学科学的启蒙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个侧面,尤其是化学家们在社会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不懈努力所取得的迈开步的结果甚是可贵。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任鸿隽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思考从更高的文化意义上深刻地分析“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在《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一书中洋洋80万字的论述构成了中国20世纪科学史中的经典之作。
从1915年左右到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这段时间,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化学研究的起始。1931年统计,全国大学化学系共有在校学生1239人,当时出国留学化学科的并于1918~1930年获美国博士学位的约41人。这一时期赴美、欧、日留学归国后成为知名化学家的有:俞同奎、丁绪贤、张子高、任鸿隽、王?、邱宗岳、郑贞文、吴承洛、陈裕光、余泽兰、庄长恭、杨石先、虞宏正、张江树、曾昭抡、王箴、陈?声、萨本铁、黄子卿、朱子清、戴安邦、高崇熙、傅鹰、高济宇、蔡镏生、吴学周、李方训、顾翼东、柳大纲、袁翰青、严志弦、陈光旭、张大煜、李景晟、钱思亮、王葆仁、张青莲、汪猷、蒋明谦、马祖圣。赵承嘏、吴宪、黄鸣龙为生物化学家,也应名列其中。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化学科学在一批化学家的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学科气候,尤其是研究工作,无论留学在外的还是回国工作的,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发表了多种研究论文。1924年李石曾等创建了北平研究院,任院长为蔡元培,并于1930年成立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主任为李麟玉,研究所内有周发岐、杨光弼、刘为涛等化学家,研究工作以有机化学为主。这一时期北平的协和医学院在原有的生理科中分出生物化学科,是中国早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其中吴宪早于1919年留学美国期间即已与其导师一起发表一篇“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后并独立完成了改进的血糖分析法。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院长的筹划下于1928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这是中国历史上所“国立”的化学研究所。王?、庄长恭、任鸿隽、吴学周等先后任所长至1949年。
20世纪20年代的初期,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应该说起步很正常,无论是化学教育还是化学研究都显得蓬蓬勃勃。特别是自大约1927年以后的几年,社会相对稳定,各门科学的发展在这大约10年中有了可喜的进步。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这标志着化学的发展在中国已经走入青少年时代,无论人力、物力、教学或研究,都有足够的力量,甚至在化学工业方面也已建立相当多的品类工厂进行生产。然而看似相对平静的社会环境却出现了民族危机,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各方面的侵略。知识界已经意识到“救亡”的重要,化学家也发起了加强“国防化学”的宣传、教育和研究,1932年成立中国化学会时也提出“国防化学”作为当时的主流教学和研究方向。
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化学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上所述走入了青少年时代。当时南方与北方的化学家们在教育、研究、学术活动等方面其风格有所不同。北方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化学系为代表,南方以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为代表。北方以“经典”学术、较基础性研究为主,对应用研究相对关心较少,带有学院派的风格;南方的化学界则朝气蓬勃,非常重视应用,喜欢开展学术交流,这和中国传统文化南北之别似有一定传承。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也许和这种文风的不同有关,当然那时南京作为“首都”也是主要的因素。当时活跃在中国化学会的各种活动中也以南方的化学家为主,如丁绪贤、王箴、王?、吴承洛、李方训、张江树、陈裕光、曾昭抡、戴安邦、丁嗣贤等为发起人,而北方的高崇熙、张子高、黄子卿、杨石先、萨本铁等在研究工作上颇有建树的化学家却很少参加活动。做学问的风格不同,也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体现,有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从《新青年》创刊到中国化学会的成立只有大约十六七年,从中国当时自然科学比较落后的现实来看,这个所谓启蒙时期的发展从几乎是零到广泛开展的进步是快的。这其中重要的因素则应是化学家的成长和努力。他们去当时科学先进国留学,已有相当规模。上述化学会的创始人中绝大多数曾留学欧美,而且都在留学期间已有研究成果。这批中国化学家的先驱们都有非同寻常的学力和活动能力,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化学科学的新局面。
“启蒙”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启蒙的意义非常丰富,不单是“起始”、“开创”、“奠基”、“扫盲”等操作,而是除旧创新,在文化、思想、精神等各方面掀起的新的改革。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正是遍及英、法、德的此起彼伏的文化“启蒙”。
而在中国则以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胡适等一批学者将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帝王独裁、闭关锁国、与人类进步不符的社会现象加以批判,以“新文化运动”的实际行动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其结果是基本结束了主要以保守思潮所统治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去旧建新,去粗取精。同时白话文的提倡给启蒙创造了技术基础。这一场革新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产生了巨大影响,高崇熙、吴宪等化学家的研究已在世界化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化学科学发展的启蒙,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前辈化学家的科学创新和执著精神成为中国化学科学发展的主宰力量。这一批化学家不但在教学、研究方面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在建设新的科学环境中以身作则,如曾昭抡、庄长恭、李方训、高崇熙等先辈化学家都在创造教育条件、研究条件等方面亲自动笔、动手,并且身先士卒,做在前面。这种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精光闪点和榜样。
自五四运动以后经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相当动乱,然而已开始了启蒙的化学科学,尽管一切都还在很初级的阶段,但是在整个20世纪化学史中却有不平凡的意义。化学家们不但开展了教学和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重要的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逐渐建立起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启蒙”精神,才能开始这门学科的起始和进步。
化学科学在中国的起步发展时期(1932~1949)
自1915年到1949年,从社会的变化和化学科学的进步来看,分为三个阶段。前述启蒙时期虽从化学科学的水平看还是很幼稚的,但是它也许是20世纪化学科学发展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世纪末。20年代末到抗日战争开始的约十年是中国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文学艺术如获新生,大师辈出,作品如云。这个时期中国的化学家们经过20年代的多年准备,已具备了相当的研究实力,在欧美留学的如庄长恭、杨石先、高崇熙、曾昭抡、黄子卿、萨本铁、傅鹰、高济宇、蔡镏生、吴学周、李方训、柳大纲、袁翰青、张大煜、钱思亮、王葆仁、张青莲、马祖圣、汪猷、蒋明谦等卓有成绩的中国化学家都陆续回国开始了中国的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除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外,主要的工作都在当时的大学中,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央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化学和化工系等。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后,学术交流进行得非常迅速,几种刊物,如《中国化学会会志》、《化学》、《化学通讯》相继创刊,分别由曾昭抡、戴安邦和袁翰青为主编。至1937年前述三种杂志已发表研究文章三百多篇,载入《化学文摘》的已有二百多篇。这几年清华大学的萨本铁有文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第3分册)》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第3分册)》记述了二百多位化学家,分别见于各分册。其中,第三分册收录了47位化学家。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146+)
- 不亏(650+)
- 差评(130+)
- 无水印(300+)
- 好评多(672+)
- 品质不错(449+)
- mobi(2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喜欢"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 第三分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倾力推荐)"的人也看了
人教版 教材解读数学 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定教材解读类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传统影戏新传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名家名译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地心游记 儒勒·凡尔纳 9787547721575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JGJ 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随手可变的小魔术.专供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Python项目开发实战陈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9787302572862 软件工具程序设计高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18卷 精装白金版 山海经彩图版 白话原版山海经 文图文全译全注全解全集 插画校注密码 百科青少年版学生 国学经典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流程经理10年案例笔记王焕东流程密码企业管理绩效制度设计业务流程的快与慢管理标准指南 再造风暴思维书籍高效数字化转型变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设计(作图)应试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生物技术概论:双色版 王武 科学出版社 9787030352392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高考红皮书.全程复习卷.生物(供一轮复习)(2008年版)——桂壮红皮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华尔街50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可持续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老夫子港台版3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宁夏羊皮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清代象棋四大名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戏剧与表演初级教程(第2版)9787543986534 正版新书正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军医(10DV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