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茶经 茶经精美图片](https://img3m9.ddimg.cn/22/32/23955349-1_h_8.jpg)
茶经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茶学专著。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数百幅精美插图,完美展现茶文化经典。品赏古代中国人清雅寂静的生活艺术。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内容简介:
陆羽二十一岁时,踏上了游历考察之路。他一路风尘,经义阳、襄阳,过南漳,潜心寻觅茶事、茶情。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终成世界上*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之后的茶道演变,无论是宋代宫廷的点茶斗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茶仪的空灵持修,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经》的启示,得以开创自称体系的饮茶天地。
《茶经》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书籍目录:
一之源
古时文人有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尚无定论,不过从西汉时,已有关于饮茶的文献记载。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茶就这样淡然地在杯中微微漾开,参与见证着千百年来人间的繁华或寂寥。
二之具
唐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尽管这时已经有贡茶,陆羽也说过贵族之家饮茶要二十四器皆备才行,但是这依然是以文人、僧人为领导的茶文化时代,更看重品饮时的精神享受。
三之造
采茶不仅是茶农的乐事,也是一些文人隐者的雅事。唐代皇甫曾写了一首《陆鸿渐采茶相遇》,诗里说:“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其中的隐逸之趣,给采茶这件平常事平添了一层美学色彩。
四之器
陆羽所说的茶器,并非今人狭义的饮茶器具,而是包括烹茶、品茶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有风炉、筥、炭、火等二十四种。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对器具的要求非常讲究。
五之煮
古代文学作品里,不乏对“融雪煮茶”的描述,唐代诗人白居易《晚起》中说:“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陆游《雪后煎茶》诗云:“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六之饮
无论是戴昺“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还是徐祯卿“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或是郑板桥“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文人杯中永远荡漾着茶之性灵。
七之事
与茶有关的轶闻传说,体现出茶非同一般的自然本性。它源于自然,又和自然界的人神鬼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冲淡纯净,却被世人赋予高贵的品格。在所有的饮食素材中,它应该算特别的一种。
八之出
湖州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陆羽就曾经隐居在此地的苕溪一带,考察茶事,潜心著《茶经》。这里不但出名茶,还出现不少著名的茶人。
九之略
那些喜欢山林野趣的古人,一路寻踪心灵自由的山野高人,饮茶则大壶大碗,溪边林下,开怀畅饮。茶佳器洁,只要有购买能力,人人都可做到。但古人喝茶的那番雅趣,新泉活火、松风竹炉、隔篱相呼的那份情怀,今人却难以追寻。
十之图
陆羽所说的图,是用白绢把采茶制茶的全部工程绘制书写出来,以做日常指导之用。据考证,古时家用屏风多以四六幅为主,陆羽所述之图可以是挂于墙壁的挂图,也可以做成屏风放置家中。
作者介绍:
陆羽(733—804)
唐代著名茶学家,被尊为“茶圣”。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著述《茶经》期间,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穿麻鞋,独行山野,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
宋代学者陈师道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原文】
茶〔1〕者,南方〔2〕之嘉木〔3〕也。一尺〔4〕、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5〕,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6〕之。其树如瓜芦〔7〕,叶如栀子〔8〕,花如白蔷薇〔9〕,实如栟榈〔10〕,蒂〔11〕如丁香〔12〕,根如胡桃〔13〕。(瓜芦木,出广州〔14〕,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15〕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16〕,兆〔17〕至瓦砾〔18〕,苗木上抽〔19〕。)
【注释】
〔1〕茶:多年生深根茎常绿植物,属山茶科。茶树分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等种类,叶子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为革质,边有锯齿。茶树在晚秋时节开花,籽粒有棕褐色的坚硬外壳。其嫩叶经过加工,可成为供人饮用的茶叶。
〔2〕南方:唐代贞观元年(627),把疆土分为十道,古时南方指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几个区域,和现在按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的划分方式类似。唐代的产茶区也和现代行政区划基本一致,大概在今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江苏、上海、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等地。
〔3〕嘉木:优质的树木,形态美好的树木。北宋苏东坡把茶称为“嘉叶”,和陆羽所称“嘉木”一样,用以赞颂茶之美好。
〔4〕尺:这里指量度标准和今天“尺”不同的古尺,唐代的尺有大小之分,通常来说以大尺为准。唐代大尺的标准为一尺三十厘米左右,比今天的尺稍短。
〔5〕巴山峡川:指重庆的东部和湖北西部区域。
〔6〕掇:拾捡。
〔7〕瓜芦:又称皋芦,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树木,叶和茶叶相似,味道非常苦。从晋朝开始,南方人就采摘瓜芦煎茶饮用。宋代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一书中记载了此种植物作为饮品,可以解渴消痰、醒神除烦以及明目的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它的味苦而色浊,味道比不上茶叶。
〔8〕栀子:又称黄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色洁白,花香浓郁。其叶为长圆形,和茶叶相似。
〔9〕白蔷薇:蔷薇科的落叶灌木,树枝繁茂,枝上多刺。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花形酷似茶花。
〔10〕栟榈:即棕榈,果实和茶籽内实很像,略小一些。
〔11〕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12〕丁香:常绿乔木,又称丁子香或鸡舌香。叶子呈长圆形,花色淡红,果实长球形。生长在热带地区,花可以入药,籽粒可供压榨丁香精油之用,为芳香剂的一种。另外一种丁香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叶呈卵圆形或肾脏形,一般生长在中国北方地区,春季开花,花色为白或紫,有浓郁香味。
〔13〕胡桃:核桃科属深根植物,和茶树相似,主根系长可达三米,伸向土壤深处。
〔14〕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在唐代以前数易其名,到唐武德四年(621)才被称为广州;后又数次易名,今仍称广州。
〔15〕蒲葵: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科常绿乔木,叶片较大,呈掌裂状,可做成蒲扇。这种植物花很小,成熟的果实为黑色、椭圆形。
〔16〕下孕:植物根部往土壤深处生长。
〔17〕兆: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这里引申为种子生长的力量使地面土层开裂。
〔18〕瓦砾:质地很硬的砖头和瓦片,这里形容土层的坚硬。
〔19〕上抽:向上生长。
【译文】
茶是中国南方出产的一种优良木本植物。树高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的。在巴山峡川一带,有主干粗到两人才能合抱的茶树,砍掉枝条,才能采到茶叶。茶树的外形似瓜芦木,叶子似栀子,花似白蔷薇,种子似棕榈,蒂似丁香,根似胡桃树。(瓜芦木,出产在广州一带,叶似茶,泡茶喝味道苦涩。棕榈是蒲葵类植物,种子像茶籽。胡桃树和茶树一样,都是根向土壤深处生长,碰到非常硬的土中瓦砾,才撑裂地面向上生长。)
【延伸阅读】
茶指茶树叶子,也指用茶叶沏泡而成的饮品。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能够泡制饮品的植物花叶、种子、根茎等,也被称为茶,比如用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泡制的“凉茶”,用花瓣泡制的“花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自古就有饮茶品茗的习惯。茶树的栽培和利用,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树种植面积之大,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及的。综合历史、气候、品类等条件,我国的茶区可分为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从茶的制作工艺来分,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绿茶代表有蒙顶甘露、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红茶有潮汕工夫茶;黄茶包括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三大类;黑茶有云南普洱茶、陕西茯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青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白茶中著名的有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白牡丹。
【名家杂论】
古时文人有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尚无定论,不过从西汉时,已有关于饮茶的文献记载。
东晋之后,安居江南的富庶之士,开始在青山秀水之间清谈,茶本身的清雅内蕴,被一些文人发现,并将之作为精神寄托。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在《采茶录》里,记载了一则饮茶的逸事:晋朝画家王蒙发现了茶之妙处,急于和人分享,便逮住谁就让谁陪他喝茶。当时的士人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高端饮品,有些人则根本无法忍受茶的味道。王蒙的好意,让一些人惶恐不已,他们便为茶起了一个不雅的称呼“水厄”。到了唐代,茶的醇香淡雅、悠长余韵已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可。有个煮茶名士常伯熊,更为茶起了个雅称“涤烦子”,即喝茶有忘忧解烦之效果。
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便将饮茶解烦写得别具一格: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唐代中期,甚至兴起一种“斗茶”的风雅游戏。据无名氏《梅妃传》载:“开元年间,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这是斗茶的早记录。
斗茶之风自唐代开始,至宋代达到高峰。宋时宫中不仅成立了专司茶事的部门,饮茶也规定了固定的礼仪。宋徽宗赵佶对此项游戏乐此不疲,并写了《大观茶论》盛赞:“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闻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更是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将“斗茶”写得惟妙惟肖: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冥。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茶就这样淡然地在杯中微微漾开,参与见证着千百年来人间的繁华或寂寥。
原文赏析: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鴨及肉等,能令極爛。能解一切毒穢柴不宜作食。
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
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
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
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
茅柴火:炊煮飲食,主明目、解毒。
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
炭火:宜烹茶,味美而不濁。
糠火:答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之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茶只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读什么书可以提高生活格调?
中华雅文化经典——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
★这是一套什么书?
中华雅文化经典,遴选衣食住行、琴棋书画等*能代表古人雅致生活的图书十部,是古人生活品位和生命追求的“美”之显现,是生活趣味和生活热情背后的诗意与优雅的表达。婉约深情,温暖美丽。既能提高生活品位,又有实用价值。
★内容有什么特色?
全彩四色装帧 几百幅经典插图 名家杂说 闲情趣味知识扩展
雅致文化、实用操作、趣味知识 融汇一炉
★适合哪些人阅读?
文化藏书——作为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是中产阶级提高文化格调理想*;
案头之书——作为古人审美趣味的极致体现,是文化研究者的书;
普及读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明珠,是大中学生文化修养书。
★《茶经》是世界茶学专著。
★《茶经》是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
★《茶经》有数百幅经典插图,全彩四色装帧,打造迄今精美版本。
★《茶经》,品赏古代中国人清雅寂静的生活艺术。
★《茶经》文白对照,名家详解,教我们轻松读懂“茶道”的妙趣。
★《茶经》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陆羽二十一岁时,踏上了游历考察之路。他一路风尘,经义阳、襄阳,过南漳,潜心寻觅茶事、茶情。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终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之后的茶道演变,无论是宋代宫廷的点茶斗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茶仪的空灵持修,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经》的启示,得以开创自称体系的饮茶天地。
《茶经》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624+)
- 下载快(437+)
- 经典(494+)
- 无漏页(499+)
- 无多页(674+)
- 在线转格式(64+)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喜欢"茶经"的人也看了
Cells At Work! 工作细胞4-6册 漫画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绘第三全套7册4-6-9岁儿童英文故事绘本象鼻和臭鼬奶奶生气了购物单足球大赛噼里啪啦吧唧吧唧附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第2版) 刘百祥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预售【外图台版】散户进化入门:致富必学的投资思维 / 徐世鑫(棒乔飞) Smart智富文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童年的小作文二年级上册百班千人团队老师推荐小学同步课堂作文写作辅导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大等陈志宏延边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68845304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歌谣(儿童英语主题联想)(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澳大利亚中学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中级卷. 1992-199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新视野园林建筑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文轩】财富进阶套装 守住你的钱+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财富书籍畅销书排行榜投资理财商业 财富人生进阶宝典成功学励志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0263952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汉书/谦德国学文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居斯塔夫·亚历山大·埃菲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44634199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国学梯级公开课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生命的重建(自爱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猫咪大图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套10册 猜猜我是谁洞洞书婴儿早教书 幼儿绘本一二三岁宝宝书籍触摸书撕不烂认知立体奇妙翻翻书0-1-2-3-岁益智启蒙认识卡片图书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消防考试一本通(2020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