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学地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成都文学地图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读一本书,懂一座城,成都的前世今生都在这本书里!
内容简介:
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着层层叠叠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它们深藏在古迹、市廛、民居等空间与日常生活中,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选取南京、苏州、杭州、成都四个城市,将文学中城市的景观、史事、风物、习俗、典故、传说拈取出来,叙说城市的种种形态及世事变迁。从历史和地理两个维度,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穿越古今的城市文学地图。本系列共有《南京文学地图》《苏州文学地图》《杭州文学地图》《成都文学地图》四册。
《成都文学地图》讲叙成都的历史沿革,描画了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白夜酒吧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样貌,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文学中成都的历史与现在。
书籍目录:
目 录
丛书总序
章 重城成都
一 大城
二 少城(满城)
三 皇城
第二章 千年文脉
一 琴台路与司马相如
二 支机石街与严君平
三 洗墨池与扬雄
四 武侯祠
五 杜甫草堂
六 望江楼与薛涛
七 桂湖与杨升庵
第三章 街巷、商场和花会
一 春熙路
二 祠堂街
三 宽窄巷子
四 劝业场
五 青羊宫花会
第四章?茶馆、民居和小吃
一 茶馆
二 公馆
三 会馆
四 小吃
第五章 学府、作家故居与文化沙龙
一 石室中学
二 华西坝
三 正通顺街李公馆:巴金故居
四 菱窠:李人故居
五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第六章?近郊名迹
一 都江堰
二 青城山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丛书主编简介: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文学,有《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文学中的上海想象》《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等著作出版。
作者简介:井延凤,1979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由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和她的朋友开办的白夜酒吧,位于成都市玉林西路85号。1998年5月8日,这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酒吧开业了。当时的玉林路仅有“白夜”和“小酒馆”两家酒吧。然而,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这里已成为成都早的酒吧一条街。与此同时,“白夜”也成为成都著名的文化沙龙。
翟永明曾说过:“对我来说,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能挣点生活费又不影响写作的职业,是我一直向往的。”(翟永明《白夜谭》)这应该是翟永明开这家酒吧的深层动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很久以来翟永明已经认定了开酒吧就是自己向往的理想的职业。据她讲,她做这个决定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的时间:
1998年的一天上午,我路过离家很近的玉林西路,在路口一家未开门的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
这是一个扇形的店门,从风水学上说,它位于非常好的一个路口(我对风水有一种直觉)。坐北朝南、门面宽阔,正对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通畅的玉林西路,右边是一条小街。我大约只考虑了一分钟,就从卷帘门上揭下来了这则广告。从那一刻到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998年的冬天寒冷无比,风好像格外有耐心,吹得我骨冷心寒。但是,我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灵感告诉我:就这样了,把这家服装店盘下来,开成酒吧。接近元旦的前一天,我说服了多年好友戴红,与我一起做这件事。(翟永明《白夜谭》)
凭借灵感来做某件事情或者做某个决定,恐怕是诗人的特质。因为,正是凭借灵感,他们才会有诗情的迸发,才会对现实的某一面有深刻的洞见,所以,他们会迷信于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降临的灵感。我们不必对此感到奇怪。
谈及自己初对于白夜的设想,翟永明这样说道:“我对白夜的设想,一开始就是咖啡屋的模式。有酒、有书、有咖啡的香味、有埋头可以写作的桌椅、有满壁的画图、有醉人的音乐、有微暗的烛光和暧昧的眼神,也有深入人心的交谈和心不在焉的呆坐。”(翟永明《白夜谭》)如果说翟永明对白夜的这番描述不够全面的话,白夜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这番话可以作为补充:
这个酒吧的策划服务对象并不针对作为翟永明周边的群体,甚至也不针对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对象——诗歌圈子或画家、文学青年,这里完全没有平常那种以朋友为资源的错误经营意图。这个通体白色,一览无余,明朗纤巧的酒吧,与翟永明的诗歌取向相去甚远。飘逸闪烁的装修材料,悬挂的书架,使这个酒吧介于时装店和书屋之间。其假设的顾客对象其实是白领丽人——流行生活中的时尚风景。阳光、午后,在橱窗般的大玻璃后边一边呷饮、一边翻阅的城市女郎,这才是这个酒吧理想贴切的场景。
相较于翟永明描述性的文字,学建筑出身的刘家琨对白夜的叙述更加清晰和具象。或许在白夜的设计中,翟永明这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或许是在他的建议和提醒中,白夜的定位才更加清晰和确定。
由刘家琨设计的白夜酒吧“像一个舞台,也像一个戏剧空间”,夜幕低垂后,过往行人可以透过一整面落地玻璃墙看到酒吧里一幕活生生的成都夜生活。玻璃墙下面,是一排隐藏起来的蓝色荧光灯,夜里发出一种冷光,使白夜显得“神秘和诡异”(翟永明《为白夜设计》)。酒吧的内部装饰有着鲜明的现代色彩,诗人何小竹这样描述它:
白夜初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友情设计的。是那种简约的风格,有点德国包豪斯的意味。两面墙壁上有直顶天花板的书架。它原来是要兼卖一点书的,但后来基本上成为喝酒的人的免费读物。桌布是银灰的,屋子中间的两根柱头也是银灰的。墙上的照片和绘画,也是趋向于冷的调子。面向街面,是一整块的玻璃幕墙,坐在酒吧里,看得见外面的行人。而外面的行人,也看得见坐酒吧里的人。
这种少有的冷色调的设计,使得白夜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而店名与店招以及店内墙上的照片和绘画则显出白夜的艺术气质。据翟永明言,酒吧取名白夜,既与她喜欢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小说《白夜》有关,也与她喜爱的电影《白夜逃亡》有关。因此,酒吧的店招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为《白夜逃亡》的男主角巴希利科夫所摄的肖像:一位赤裸着上半身,双臂上举,眼神迷茫的男子。白夜的另类气质吸引了不少的文艺青年、文化人和艺术家。尽管酒吧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说白夜的消费定位是白领丽人,但终还是成为文艺家的聚集地。尤其是当白夜不定期地举行展览和签名售书活动后,它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文化沙龙。当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这样解释白夜当初的定位与后来的发展:
不管是否要刻意掩盖诗歌人生,是否刻意以远离心爱事物的方式来谋生,并把它当作一种保持心灵完整的策略,人的基本感觉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渗漏出来,社会也选取有特色的点予以认同。与当初那种试图入世从流,“大隐隐于市”的意图相反,因为翟永明提供了一个交朋会友的公共场所,各自为政的艺术家们也就得到了一个随意可达并保证总是能见到熟人的去处,而时不时举办的小型展览或签名售书,吸引的也绝不仅仅是同仁圈子。在玉林这个艺术家和单身女郎(这两种人相互吸引)密度较高的居住区,“白夜”酒吧成了一个艺术气息弥漫,艺术人士往来的著名场所,交往的圈子和社会影响比单纯写诗更加扩大了。
刘家琨把白夜酒吧终发展为一个艺术人士聚集的场所,解释为翟永明诗人气质在白夜酒吧经营中的自然流露,以及社会对之的认可。然而,在翟永明这方面,白夜酒吧的这种发展是她有意为之,甚至是她的目标。她在一篇题为《白夜十问——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看白夜》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白夜创办之初,我曾经希望能把它开成一个像法国巴黎的‘花神咖啡馆’一样的酒吧。让白夜成为一个诗人、艺术家聚集之地,让这儿成为一个沙龙式的艺术中心,成为朋友们的精神家园。”(翟永明《白夜谭》)她认为自己的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但是,在其诗人朋友和其他艺术人士看来,白夜无疑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沙龙。诗人何小竹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白夜的圈子:
一个留洋回来的哥们就说过,在白夜恍惚有巴黎左岸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有前面说的硬件的原因,但“软件”原因也不容忽视。所谓“软件”就是常去那里的酒客,他们形成的一种人文氛围。诗人在那里爱闹,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兴了还要唱歌。高兴和不高兴,只要是喝到不辨东西的时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画家呢,一看就看出他们是画家,要么留很长的头发,要么一根头发都没有。服装也穿得不像普通人。他们倒是不怎么闹,静静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手里的一瓶啤酒或者饮料,表情倾向于深刻。也许,正是这种人文景观,白夜的生意几年来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常客都比较圈子化,不是那个圈子的人,贸然坐进里面去,也不自在。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由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和她的朋友开办的白夜酒吧,位于成都市玉林西路85号。1998年5月8日,这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酒吧开业了。当时的玉林路仅有“白夜”和“小酒馆”两家酒吧。然而,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这里已成为成都早的酒吧一条街。与此同时,“白夜”也成为成都著名的文化沙龙。
翟永明曾说过:“对我来说,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能挣点生活费又不影响写作的职业,是我一直向往的。”(翟永明《白夜谭》)这应该是翟永明开这家酒吧的深层动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很久以来翟永明已经认定了开酒吧就是自己向往的理想的职业。据她讲,她做这个决定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的时间:
1998年的一天上午,我路过离家很近的玉林西路,在路口一家未开门的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
这是一个扇形的店门,从风水学上说,它位于非常好的一个路口(我对风水有一种直觉)。坐北朝南、门面宽阔,正对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通畅的玉林西路,右边是一条小街。我大约只考虑了一分钟,就从卷帘门上揭下来了这则广告。从那一刻到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998年的冬天寒冷无比,风好像格外有耐心,吹得我骨冷心寒。但是,我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灵感告诉我:就这样了,把这家服装店盘下来,开成酒吧。接近元旦的前一天,我说服了多年好友戴红,与我一起做这件事。(翟永明《白夜谭》)
凭借灵感来做某件事情或者做某个决定,恐怕是诗人的特质。因为,正是凭借灵感,他们才会有诗情的迸发,才会对现实的某一面有深刻的洞见,所以,他们会迷信于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降临的灵感。我们不必对此感到奇怪。
谈及自己初对于白夜的设想,翟永明这样说道:“我对白夜的设想,一开始就是咖啡屋的模式。有酒、有书、有咖啡的香味、有埋头可以写作的桌椅、有满壁的画图、有醉人的音乐、有微暗的烛光和暧昧的眼神,也有深入人心的交谈和心不在焉的呆坐。”(翟永明《白夜谭》)如果说翟永明对白夜的这番描述不够全面的话,白夜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这番话可以作为补充:
这个酒吧的策划服务对象并不针对作为翟永明周边的群体,甚至也不针对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对象——诗歌圈子或画家、文学青年,这里完全没有平常那种以朋友为资源的错误经营意图。这个通体白色,一览无余,明朗纤巧的酒吧,与翟永明的诗歌取向相去甚远。飘逸闪烁的装修材料,悬挂的书架,使这个酒吧介于时装店和书屋之间。其假设的顾客对象其实是白领丽人——流行生活中的时尚风景。阳光、午后,在橱窗般的大玻璃后边一边呷饮、一边翻阅的城市女郎,这才是这个酒吧理想贴切的场景。
相较于翟永明描述性的文字,学建筑出身的刘家琨对白夜的叙述更加清晰和具象。或许在白夜的设计中,翟永明这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或许是在他的建议和提醒中,白夜的定位才更加清晰和确定。
由刘家琨设计的白夜酒吧“像一个舞台,也像一个戏剧空间”,夜幕低垂后,过往行人可以透过一整面落地玻璃墙看到酒吧里一幕活生生的成都夜生活。玻璃墙下面,是一排隐藏起来的蓝色荧光灯,夜里发出一种冷光,使白夜显得“神秘和诡异”(翟永明《为白夜设计》)。酒吧的内部装饰有着鲜明的现代色彩,诗人何小竹这样描述它:
白夜初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友情设计的。是那种简约的风格,有点德国包豪斯的意味。两面墙壁上有直顶天花板的书架。它原来是要兼卖一点书的,但后来基本上成为喝酒的人的免费读物。桌布是银灰的,屋子中间的两根柱头也是银灰的。墙上的照片和绘画,也是趋向于冷的调子。面向街面,是一整块的玻璃幕墙,坐在酒吧里,看得见外面的行人。而外面的行人,也看得见坐酒吧里的人。
这种少有的冷色调的设计,使得白夜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而店名与店招以及店内墙上的照片和绘画则显出白夜的艺术气质。据翟永明言,酒吧取名白夜,既与她喜欢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小说《白夜》有关,也与她喜爱的电影《白夜逃亡》有关。因此,酒吧的店招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为《白夜逃亡》的男主角巴希利科夫所摄的肖像:一位赤裸着上半身,双臂上举,眼神迷茫的男子。白夜的另类气质吸引了不少的文艺青年、文化人和艺术家。尽管酒吧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说白夜的消费定位是白领丽人,但终还是成为文艺家的聚集地。尤其是当白夜不定期地举行展览和签名售书活动后,它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文化沙龙。当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这样解释白夜当初的定位与后来的发展:
不管是否要刻意掩盖诗歌人生,是否刻意以远离心爱事物的方式来谋生,并把它当作一种保持心灵完整的策略,人的基本感觉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渗漏出来,社会也选取有特色的点予以认同。与当初那种试图入世从流,“大隐隐于市”的意图相反,因为翟永明提供了一个交朋会友的公共场所,各自为政的艺术家们也就得到了一个随意可达并保证总是能见到熟人的去处,而时不时举办的小型展览或签名售书,吸引的也绝不仅仅是同仁圈子。在玉林这个艺术家和单身女郎(这两种人相互吸引)密度较高的居住区,“白夜”酒吧成了一个艺术气息弥漫,艺术人士往来的著名场所,交往的圈子和社会影响比单纯写诗更加扩大了。
刘家琨把白夜酒吧终发展为一个艺术人士聚集的场所,解释为翟永明诗人气质在白夜酒吧经营中的自然流露,以及社会对之的认可。然而,在翟永明这方面,白夜酒吧的这种发展是她有意为之,甚至是她的目标。她在一篇题为《白夜十问——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看白夜》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白夜创办之初,我曾经希望能把它开成一个像法国巴黎的‘花神咖啡馆’一样的酒吧。让白夜成为一个诗人、艺术家聚集之地,让这儿成为一个沙龙式的艺术中心,成为朋友们的精神家园。”(翟永明《白夜谭》)她认为自己的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但是,在其诗人朋友和其他艺术人士看来,白夜无疑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沙龙。诗人何小竹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白夜的圈子:
一个留洋回来的哥们就说过,在白夜恍惚有巴黎左岸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有前面说的硬件的原因,但“软件”原因也不容忽视。所谓“软件”就是常去那里的酒客,他们形成的一种人文氛围。诗人在那里爱闹,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兴了还要唱歌。高兴和不高兴,只要是喝到不辨东西的时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画家呢,一看就看出他们是画家,要么留很长的头发,要么一根头发都没有。服装也穿得不像普通人。他们倒是不怎么闹,静静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手里的一瓶啤酒或者饮料,表情倾向于深刻。也许,正是这种人文景观,白夜的生意几年来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常客都比较圈子化,不是那个圈子的人,贸然坐进里面去,也不自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带你穿过成都的街巷,追溯这座城市的文脉、历史和美食。
前言
关于本丛书,得从9年前说起。
2011年,中国地图出版社约我主编一本《北京文学地图》。当时,我主持了一个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项目,是关于北京文学旅游方面的。项目完成后,团队成员们都觉得意犹未尽,要说的题外话还很多,而且,比之项目本身还更有意思。之后,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几位领导也极有兴趣,一再与我商谈,看是否能做成一部以近现代文学对北京城市的叙述为对象,以北京城市地理为脉络的随笔式文化著作,既能作为随笔散文来看,也能作为文学旅游的导读。
其实,这一类著作,在国外并不少见。比如,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就主编有《巴黎文学地图》《纽约文学地图》《都柏林文学地图》《伦敦文学地图》《罗马文学地图》《圣彼得堡文学地图》等等。哈罗德·布鲁姆是大名鼎鼎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执教于耶鲁、哈佛,其《影响的焦虑》是文艺研究的书。不过,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这几本书,主要是叙述作家在城市中的行止。虽然也涉及作家对于城市空间的描绘,但不是重要的。另外,讨论“文学中的城市”而又兼及旅游功能的读物也有。陈思和先生曾谈起,他在访问日本东京的时候,有朋友给他看了一幅真的地图,图上标出了许多著名作家的行旅路线。日本学术界和文化界在文学旅游方面的成果丰赡。其中,尤以京都大学为甚。2016年,我参加在京都举办的东亚汉学会会议,还顺道去查找过相关资料。我们不敢望前贤之高,但比之同类著作,《北京文学地图》也有不同的地方。其独特之处是,完全以作家的城市叙述为主。由于参与编写的都是大学文学院的学者,既有文学研究功底,也擅长散文写作,所以,按我的想法,著作立意与论述的蕴藉,来自深厚的学术研究;而文字的轻快与优美,又属于散文创作。在阐明学理性观念时,还要有文学性,以及旅游的实用性。
关于这一点,陈平原先生在给《北京文学地图》的序中说的非常准确,不妨在这里引录一下:
记得当初在《“五方杂处”说北京》(《书城》2002年3期)中,我提及如何兼及深度旅游与文学阅读,还专门介绍了Ian Cunninham编纂的《作家的伦敦》(Writers’London, London:Prion Books Ltd. 2001)、马尔坎布莱德贝里(Malcolm Bradbury)的《文学地图》(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以及日本学者木之内诚《上海历史导游地图》(东京:大修馆书店,1999),并大发感慨:“曾在不同场合煽风点火,希望有人步木之内诚先生后尘,为北京编著‘历史导游地图’,可惜至今没人接这个茬。”事后证明,我属于只会空想、执行力很差的书斋人物。因为不断有读过此文者,邀约以文学家的眼光写一册“北京旅游指南”,我都临阵退却——不是没兴趣,而是杂事繁多,担心答应下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现在好了,张鸿声教授的团队实现了我的梦想,让早已消逝在历史深处的老舍的太平湖、蔡元培的孔德学校,以及只剩下遗址供人凭吊的圆明园、前门火车站,还有虽巍然屹立却也饱经沧桑的钟鼓楼、琉璃厂等,以简明扼要而不失丰满的叙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曾经说过,“虽有文明史建构文学史叙述的考虑,但我更希望像波德莱尔观察巴黎、狄更斯描写伦敦那样,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的研究角度,当然是我自己的学科背景决定的。”本书作者与我学识及志趣相近,故所撰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史著作,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关于《北京文学地图》,陈平原先生不免抬爱,有些话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但是,对于这本书的立意、类型与文学风格,却又说的非常精到。
这之后,出版社力劝我再做一本《上海文学地图》。我原本的专业研究,多是以上海文学为对象的,所以也就更方便一些。2012年底,《上海文学地图》也出版了。因为已经有了《北京文学地图》的写作经验,《上海文学地图》的编写就更扎实,材料也更多。陈思和先生给《上海文学地图》作序,写序过程中,他考查了书中涉及的巴黎大戏院、长乐路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等文艺旧址,颇显考据功夫。他说:
王国维考据学提出二重证据法,即“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互证。我想人的经验在尚未消失之前,深藏于脑海深处,如同深埋于地底下,把这些经验写出来也如同出土文物一般,若再与书中描写的细节两相对照,亦可证其说不虚。
陈思和先生关注材料方面的考据。序中还说此书有“考据”的成分,则真是夸奖了:
这样的书阅读起来真是有趣味,每一章、每一节,鸿声教授与他的团队都做了认真的考据,结合文学作品的描写,将历史的上海和文学的上海互为见证。
除此之外,两本“地图”的趣味性也是重要特色。我在《北京文学地图》的“后记”中说了一段话:“既可以按照城市地理,寻找北京的文学故事,又可以在文学中,发现北京的城市內奥;面对北京的一砖一瓦,见出别样的光辉。说俗一点,既可以是‘北京的文学游’,又可以说是‘游览’了北京的文学。”因为趣味的关系,我当时还给两本书题了书名,尽管当时我的书法比较糟糕。
《北京文学地图》出版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版次印刷就告售罄。很快,出版社就进行了第二次印刷。之后,出版社还出了一种普及本。其间,不断有朋友向我索取,样书很快也送完了,我只好在网上购买再送朋友。很快,网上也没有书了。当时,出版社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动议,两本书的封面还有“城市文学地图系列丛书”字样,只是我实在没有精力去做了。后来,我在访问台湾几所大学的时候,谈起这两本书,台湾的教授朋友们非常有兴趣,还说以后到大陆来,要拿着书作为游览北京、上海的“攻略”。我听了心下一惊,不免暗暗叫苦:倘若书中某处写的不准确,把人家领错了路怎么办呐!由于台湾朋友的推荐,台湾著名的五南出版社编辑惠娟女士多次与我商谈台湾版的问题,并约定在下一次访问台湾时详说细节。只不过,因为诸事烦扰,约定的出访没有成行,台湾版的事情也就没有跟进。之后,因为各种事情耽误,后续的工程也搁下了。这一搁,就是5年。
大约在2017年,我的一部专著《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因为后期编校的原因,我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张雅秋老师——也是我多年的朋友——常常要见面,或者她来朝阳,或者我去海淀,就说起“地图”的事情。她觉得,这一套“文学地图”实在应该做下去。虽然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学地图”已经完成,可是,以中国这样伟大的文学国度,还有若干个文学城市的地图需要去发现。这中间,我在校内也换了岗位,相对有了余裕,于是,关于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的“文学地图”编写又开始了。虽然有此前两本书的写作经验,但是,对于宁、苏、杭、蓉等文学城市的认知可能更加复杂。一来,与上海比较,宁、苏、杭、蓉等城市的文学叙述多属古代文学,需要写作团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力;二来,所涉及文学作品,多是散在的小型篇制,资料的查找有较大困难。而成都呢,可讲的作家文字又不太够,且还集中于李劼人。整个材料体量很不均匀。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写作的困难。好在有两个力量不断使我增加信心,一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别是雅秋的不断督促;二是,一众古典文学学者加入进来,而且,他们多有在苏州、杭州、南京、成都生长、读书乃至工作的经历。在这里,要深深感谢
各方面。
关于宁、苏、杭、蓉等城市文学地图,除去与北京、上海两书的共有性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讲述城市的文学故事,并由故事带出文学地理。比如杭州,有白居易与白堤、苏东坡与苏堤、林逋与孤山、苏小小与西泠、梁祝与凤凰山,还有《白蛇传》与断桥、雷峰塔,以及李叔同与虎跑等等;二是,比之北京、上海两书,因城而异,涉及的文学文体与年代更加多元。比如,文学的北京、上海,由于是核心城市,除了传统文体,所涉及的当代流行歌曲、影视作品也很多。而在宁、苏、杭、蓉文学地图中,除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典籍、史志之外,更多的是古代的杂记、笔记、掌故。另外,民间故事也占了相当篇幅。涉及当代文学的部分也很多,如叶兆言、陆文夫、范小青等等。
宁、苏、杭、蓉四本“文学地图”将要出版了。我想,在我们手持一卷,走过了北京、上海的文学天地之后,进入更加温婉、柔和的文学风景中,也许更加惬意。城市的文学行走,也必定会持续下去。
关于本丛书,得从9年前说起。
2011年,中国地图出版社约我主编一本《北京文学地图》。当时,我主持了一个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项目,是关于北京文学旅游方面的。项目完成后,团队成员们都觉得意犹未尽,要说的题外话还很多,而且,比之项目本身还更有意思。之后,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几位领导也极有兴趣,一再与我商谈,看是否能做成一部以近现代文学对北京城市的叙述为对象,以北京城市地理为脉络的随笔式文化著作,既能作为随笔散文来看,也能作为文学旅游的导读。
其实,这一类著作,在国外并不少见。比如,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就主编有《巴黎文学地图》《纽约文学地图》《都柏林文学地图》《伦敦文学地图》《罗马文学地图》《圣彼得堡文学地图》等等。哈罗德·布鲁姆是大名鼎鼎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执教于耶鲁、哈佛,其《影响的焦虑》是文艺研究的书。不过,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这几本书,主要是叙述作家在城市中的行止。虽然也涉及作家对于城市空间的描绘,但不是重要的。另外,讨论“文学中的城市”而又兼及旅游功能的读物也有。陈思和先生曾谈起,他在访问日本东京的时候,有朋友给他看了一幅真的地图,图上标出了许多著名作家的行旅路线。日本学术界和文化界在文学旅游方面的成果丰赡。其中,尤以京都大学为甚。2016年,我参加在京都举办的东亚汉学会会议,还顺道去查找过相关资料。我们不敢望前贤之高,但比之同类著作,《北京文学地图》也有不同的地方。其独特之处是,完全以作家的城市叙述为主。由于参与编写的都是大学文学院的学者,既有文学研究功底,也擅长散文写作,所以,按我的想法,著作立意与论述的蕴藉,来自深厚的学术研究;而文字的轻快与优美,又属于散文创作。在阐明学理性观念时,还要有文学性,以及旅游的实用性。
关于这一点,陈平原先生在给《北京文学地图》的序中说的非常准确,不妨在这里引录一下:
记得当初在《“五方杂处”说北京》(《书城》2002年3期)中,我提及如何兼及深度旅游与文学阅读,还专门介绍了Ian Cunninham编纂的《作家的伦敦》(Writers’London, London:Prion Books Ltd. 2001)、马尔坎布莱德贝里(Malcolm Bradbury)的《文学地图》(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以及日本学者木之内诚《上海历史导游地图》(东京:大修馆书店,1999),并大发感慨:“曾在不同场合煽风点火,希望有人步木之内诚先生后尘,为北京编著‘历史导游地图’,可惜至今没人接这个茬。”事后证明,我属于只会空想、执行力很差的书斋人物。因为不断有读过此文者,邀约以文学家的眼光写一册“北京旅游指南”,我都临阵退却——不是没兴趣,而是杂事繁多,担心答应下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现在好了,张鸿声教授的团队实现了我的梦想,让早已消逝在历史深处的老舍的太平湖、蔡元培的孔德学校,以及只剩下遗址供人凭吊的圆明园、前门火车站,还有虽巍然屹立却也饱经沧桑的钟鼓楼、琉璃厂等,以简明扼要而不失丰满的叙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曾经说过,“虽有文明史建构文学史叙述的考虑,但我更希望像波德莱尔观察巴黎、狄更斯描写伦敦那样,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的研究角度,当然是我自己的学科背景决定的。”本书作者与我学识及志趣相近,故所撰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史著作,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关于《北京文学地图》,陈平原先生不免抬爱,有些话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但是,对于这本书的立意、类型与文学风格,却又说的非常精到。
这之后,出版社力劝我再做一本《上海文学地图》。我原本的专业研究,多是以上海文学为对象的,所以也就更方便一些。2012年底,《上海文学地图》也出版了。因为已经有了《北京文学地图》的写作经验,《上海文学地图》的编写就更扎实,材料也更多。陈思和先生给《上海文学地图》作序,写序过程中,他考查了书中涉及的巴黎大戏院、长乐路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等文艺旧址,颇显考据功夫。他说:
王国维考据学提出二重证据法,即“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互证。我想人的经验在尚未消失之前,深藏于脑海深处,如同深埋于地底下,把这些经验写出来也如同出土文物一般,若再与书中描写的细节两相对照,亦可证其说不虚。
陈思和先生关注材料方面的考据。序中还说此书有“考据”的成分,则真是夸奖了:
这样的书阅读起来真是有趣味,每一章、每一节,鸿声教授与他的团队都做了认真的考据,结合文学作品的描写,将历史的上海和文学的上海互为见证。
除此之外,两本“地图”的趣味性也是重要特色。我在《北京文学地图》的“后记”中说了一段话:“既可以按照城市地理,寻找北京的文学故事,又可以在文学中,发现北京的城市內奥;面对北京的一砖一瓦,见出别样的光辉。说俗一点,既可以是‘北京的文学游’,又可以说是‘游览’了北京的文学。”因为趣味的关系,我当时还给两本书题了书名,尽管当时我的书法比较糟糕。
《北京文学地图》出版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版次印刷就告售罄。很快,出版社就进行了第二次印刷。之后,出版社还出了一种普及本。其间,不断有朋友向我索取,样书很快也送完了,我只好在网上购买再送朋友。很快,网上也没有书了。当时,出版社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动议,两本书的封面还有“城市文学地图系列丛书”字样,只是我实在没有精力去做了。后来,我在访问台湾几所大学的时候,谈起这两本书,台湾的教授朋友们非常有兴趣,还说以后到大陆来,要拿着书作为游览北京、上海的“攻略”。我听了心下一惊,不免暗暗叫苦:倘若书中某处写的不准确,把人家领错了路怎么办呐!由于台湾朋友的推荐,台湾著名的五南出版社编辑惠娟女士多次与我商谈台湾版的问题,并约定在下一次访问台湾时详说细节。只不过,因为诸事烦扰,约定的出访没有成行,台湾版的事情也就没有跟进。之后,因为各种事情耽误,后续的工程也搁下了。这一搁,就是5年。
大约在2017年,我的一部专著《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因为后期编校的原因,我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张雅秋老师——也是我多年的朋友——常常要见面,或者她来朝阳,或者我去海淀,就说起“地图”的事情。她觉得,这一套“文学地图”实在应该做下去。虽然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学地图”已经完成,可是,以中国这样伟大的文学国度,还有若干个文学城市的地图需要去发现。这中间,我在校内也换了岗位,相对有了余裕,于是,关于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的“文学地图”编写又开始了。虽然有此前两本书的写作经验,但是,对于宁、苏、杭、蓉等文学城市的认知可能更加复杂。一来,与上海比较,宁、苏、杭、蓉等城市的文学叙述多属古代文学,需要写作团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力;二来,所涉及文学作品,多是散在的小型篇制,资料的查找有较大困难。而成都呢,可讲的作家文字又不太够,且还集中于李劼人。整个材料体量很不均匀。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写作的困难。好在有两个力量不断使我增加信心,一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别是雅秋的不断督促;二是,一众古典文学学者加入进来,而且,他们多有在苏州、杭州、南京、成都生长、读书乃至工作的经历。在这里,要深深感谢
各方面。
关于宁、苏、杭、蓉等城市文学地图,除去与北京、上海两书的共有性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讲述城市的文学故事,并由故事带出文学地理。比如杭州,有白居易与白堤、苏东坡与苏堤、林逋与孤山、苏小小与西泠、梁祝与凤凰山,还有《白蛇传》与断桥、雷峰塔,以及李叔同与虎跑等等;二是,比之北京、上海两书,因城而异,涉及的文学文体与年代更加多元。比如,文学的北京、上海,由于是核心城市,除了传统文体,所涉及的当代流行歌曲、影视作品也很多。而在宁、苏、杭、蓉文学地图中,除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典籍、史志之外,更多的是古代的杂记、笔记、掌故。另外,民间故事也占了相当篇幅。涉及当代文学的部分也很多,如叶兆言、陆文夫、范小青等等。
宁、苏、杭、蓉四本“文学地图”将要出版了。我想,在我们手持一卷,走过了北京、上海的文学天地之后,进入更加温婉、柔和的文学风景中,也许更加惬意。城市的文学行走,也必定会持续下去。
书籍介绍
"在中国,许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层层叠叠的文化、文学与历史积淀,它们与古迹、建筑、街道、居民等景观、日常生活一起,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精神特征和外观特色。""城市文学地图系列""选取南京、苏州、杭州、成都这四个城市,将个中古迹、景点或典故拈取出来,赏析和探讨它们在历来文学文本中所呈现的种种形态及世事变迁,从而层层揭示一个城市的沧桑流衍,从历史和地理两个维度,为读者构造出一个穿越古今时空的城市文学地图。该系列有文有图,现有以下四种:
《南京文学地图》
《杭州文学地图》
《苏州文学地图》
《成都文学地图》"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455+)
- 差评(121+)
- pdf(634+)
- 品质不错(332+)
- 体验好(183+)
- 全格式(67+)
- 无多页(306+)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喜欢"成都文学地图"的人也看了
卡耐基写给女人(超值全彩白金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22)考研英语(二)老蒋讲真题词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正版全新】 布衣天子刘询(评书典藏版)(精)海昏侯三部曲 黎隆武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978753174043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涂色即用的校园手抄报学科知识篇 绘多多 编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英语教学论(第三版)(新标准学科教育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遗珠拾粹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圆桌骑士冒险谜题(专供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善解童真: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一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六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 世界史名词解释 范无聊,曹旭阳 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普通编辑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教育学考研模拟试题 聚英教育培训中心 编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吾道一以贯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好书入围作品】惊蛰 海飞 麻雀旗袍捕风者谍战类军事现当代文学张若昀主演电视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柳林风声 无障碍精读版 爱阅读语文快乐读书吧丛书 7-9-12岁儿童文学图书籍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小学生故事书 小学生读物文学名著青少年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曲一线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教版2021版高中同步配套新教材五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做医生信赖的医药代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英对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什么是相对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9787122408228 正版新书七鲤鱼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