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设计企业/精益制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知识设计企业/精益制造精美图片
》知识设计企业/精益制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知识设计企业/精益制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0634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
  • 页数:305
  • 价格:18.24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精益制造017:知识设计企业》提出了制造行业的新概念——知识设计,阐述了在只关心商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之余, 应该关注商品的设计。知识设计的艺术型企业是制造业在21世纪的理想形态。

对于21世纪初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X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发挥“创新能力”,即向“创新管理”发起冲击。

近几年来,与管理相关的实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对创新的研究以及相关见解表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组织要想创新并维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创造能力。《精益制造017:知识设计企业》所谓的创新,并不意味着获得单纯用来解决问题、活跃思维的技巧和手法:比如怎样在组织或团队中对几个人的创意进行调整,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互动过程来实现上述调整,或者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内部动机并使其带来成果。

经济学家约翰·多布森提出过一个企业进化论,在他描绘的企业进化的图表中,20世纪型的企业代表是“技术型企业”,而技术企业会向“道德型企业”进化,道德型企业又会向“艺术型企业”继续进化。并且他提出,在技术型企业中负责管理的是“技能经营者、技能管理者”,道德型企业中是“伦理经营者、伦理管理者”,而在艺术型企业中则是由“艺术家型经营者、审美管理者”负责管理。

对创新的挑战是一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斗争,企业需要毫不迟疑地迅速赶上这一刻正在发生着的管理上的智慧变革,置身其中,重生为一个符合创新管理时代要求的新组织。


书籍目录:

前言“强化制造论”的陷阱001

第1章 创新经济与艺术型企业的兴起001

1 面向创新周期的大转变002

2 创新管理的旗手们014

3 艺术型企业作为理念类型崭露头角037

第2章 “物品(产品)”概念的转变053

1 制造业生产的是什么054

2 改变“物(产品)”概念的3条轴071

3 设计是综合的能力091

第3章 名为“真诚”的资产097

1 品质管理的局限性、向创新管理的进化098

2 “真诚”是企业的资产109

3 向知识创新范式和模型的转换119

4 真诚带来创新128

第4章 知识设计:整合智慧139

1 艺术型企业的设计140

2 创造“无名特质”150

3 管理与设计一起走过的轨迹164

4 设计是创造价值的全过程169

5 变化的设计服务185

第3章 知识设计的“方法论”195

1 知识设计需要“经验型认知”与“反思型认知”两条主轴197

2 以经验型认知为出发点的“经验设计”201

3 如何在体验型认知的设计中融人反思型认知204

4 知识设计的构造209

5 在设计中吸收环境与文化要素214

6 综合的语言:“模式语言”218

7 知识设计调动人类的全体智慧230

补充论述知识设计的实践:应用于概念设计234

第6章 艺术型企业具备的条件251

1 什么是人们真正想要的253

2 全新的知识城市经济的时代263

3 组织汇集知识的质量决定创新的产生273

4 实践艺术型企业须具备的思想292

5 艺术型企业需要具备的十大条件300

后记302


作者介绍:

绀野登,1954年生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曾任职于博报堂。现任KIRO有限公司代表、多摩大学教授,获经营信息学博士学位。主要负责知识产业的咨询顾问和经理人的培养。著有《知识资产经营》、《智力经营》《知识创造方法论》、《美德经营》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创新经济时代里出现的新的企业模型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开始 加客观地评价以往的决策理论,并寻找以人性、创造性及主观为基础的管理理论。朝着创新范式转变,在结果上迫切地要求人们重新认清什么是管理中的设计和艺术。以技术为本的品质企业领导了20世纪,而在21世纪取而代之并牵引创新经济的,则是与以往在存在意义上 不同的一群企业,可以称其为“艺术型企业”。

      “艺术型企业”这个词,不同的人看了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在此,本书希望提倡“艺术型企业”这一理念类型,以此作为创新范式下的其中一种企业模型。这种企业不依靠分析或实证式的方法论,而是把创新的方法论贯彻到组织或战略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艺术(art)一词究竟表示了什么意思?本书所提到的“艺术型企业”的“艺术”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或艺术作品,而是指把创新的技能及构想实现为某种产品(人造品)的才能与素质。本书将在接下来的章节对这种艺术型企业——创新经济时代下出现的企业新模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而在此之前概括地说,其特征或与以往的企业模型大不相同的方面,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拥有作为才能与素质的艺术(art)(进行知识设计,能有效利用设计)。

      ②追求真善美,并在美上实现价值(真诚度与美感,由伦理企业向艺术型企业过渡)。

      ③作为一个组织有丰富的知识与智慧(具有高质量的智慧积淀、动态的知识资产:有自在灵活的关联、即兴活动的能力、在没有指挥者的情况下同样能够作为一个生态体系去创造价值)。

      同时,本书将这种艺术型企业中所行使的创新方法论称为“知识设计(knowledge design)”。“知识设计”不同于以往狭义上的设计。知识设计意味着转换(翻转)以往与设计有关的关系以及运用设计的方法,把设计作为组织的知识和智慧加以运用发挥。在此先列举出如下3点特征,在第4章将对知识设计的方法论进行详细阐述:  ① 的构想能力(预见能力)。

      ②产品中综合多种成分(构成要素、软件、服务、系统、品牌)(构成能力)。

      ③创新语言[作为举例的模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经验与反思的综合](革新能力)。

      艺术作为管理的智慧,并不是指设备投资或财务策略或生产管理等无机的成分,而是指解放创新思考、发现创意、调动创造力。当然,这些资质也是商业活动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比如,当谈到“战略性思维”等时,我们会期待一些直观或艺术的成分发挥作用,而这些不是分析或科学理论那么单纯的。

      艺术在本质上是具有持续性的创新运动。理所当然地,这些智慧与感情的动态结合会唤起团队及组织的创造力。只不过,这种形式一直以来都没有发展到整个产业中去,因为这并不是简单地雇请几个艺术家或设计师就能够实现的。

      在21世纪生活着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范式转折点上。这可以看作是由分别独立的软件、硬件转向它们的融合、从机械转向人、从信息转向知识、从理性的事物转向创造性的事物。

      人们一直把近代称为“科学的时代”,人们认为,相对于中世纪社会的“宗教时代”,这是人类进步的证明。而在 ,21世纪则 加重视创造性的事物、追求 加人性化的事物,就好比是一个“艺术的时代”。

      诚然,科学在今后仍然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毋庸置疑的是,20世纪大量生产的时代下的科学已经不得不做出改变。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向自己发问:作为一个企业或个人,我们为了什么或为什么要生存下去。而其解答的根源,正是潜藏在我们内心的创造力。

      知识工作者的时代  要说至今为止从来没有过艺术型企业也不尽然,具有“设计精神”的企业就是其代表模型。然而,时代的变化让艺术型企业的潮流不断向前。大量知识工作者的涌现是其中一个背景,“知识工作者的时代”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它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价值创造的形态的出现。

      正如P.F.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一直以来所指出的,所谓知识工作者就是自己拥有生产工具的劳动者,知识工作者的出现是产业 的一项重大事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传统的劳动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工厂、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都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而谈到知识的生产,其生产工具则变成了人的智力,这是其他人所无法占有的。

      实际上,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与白领工作者有天壤之别。白领们的工作与生产性的前提是以分工为基础的信息处理。这种想法的理论出自于曾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主张。也就是说,我们由于存在认知上的限度(即无法认清整体),所以只能够根据有限理性(只能合理地处理眼前的事物)来工作,即属于“蚂蚁模型”。因此需要根据分工或分层构建组织,而员工则完成所指示或命令的工作,并根据结果的完成度接受评估。

      而与其不同,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的生产性,则是指当他们在自发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并亲自去实现时能得到 发挥的“创新生产性”。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其 的特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层级组织里个体必须服从整体,具有一个动态的、可以 组织设计者的设想的网络。在这样的组织中,个人的行为会作用到整个组织。这意味着他们通过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共享价值等进行工作,而 不是听从指示或命令。 地说,只有他们和组织或管理者之间保持一致的主观性和价值观时,才能进行创新的活动。

      城市设计专家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畅销书《创意阶层的崛起》中,对于迄今为止的社会变化的话语都偏重于科技或市场作出批评的同时把焦点放在了从事创新工作并由此崛起的人们,把他们刻画成拥有新的价值观、工作风格、生活样式的“阶层”。

      位居这一阶层核心的人们,或是从事计算机或有关数学的工作;或是建筑家及工程师;或是活跃在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社会学等领域;或是以教育与训练、艺术、设计、体育等为职业。而围绕着他们的“创新性的专业”,则是商务、法律、医学、 销售等专职性工作。弗罗里达在书中提到,美国的“创新阶层”大约为4000万人,相当于劳动人口的30%以上。这样庞大的存在已经无法忽略,因为这些具有创造力的知识工作者才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源泉。而实际上,知识工作者真实的代表并不是白人男性公司职员或日本男性公司职员,而是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个人,或者是不断在各个工作岗位增加的女性工作者。

      要想让这些知识工作者为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组织和管理就必须比以往增加 多的审美要素——这并不是只重视创造性就能够简单实现的。创新管理需要具备能够评价知识价值的能力,而知识的价值是以往的战略式思维难以判断的。这意味着依靠感性来判断对象的价值,即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判断力”,所以美学是这种判断力的根源。美学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为我们提供了创新行为中主观判断的方法论,比如“要创造什么”(作品创造)、“从品质角度看对人类而言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是不是好的意义”(主观判断)、“这在本质上究竟对于社会意味着什么”(解释哲学)等。

      无论是创新阶层还是知识工作者,他们在什么动机的驱使下从事工作是 关键的。一直以来,专业工作强调要顾及客户的兴趣与利益、具备身为职业人士的奉献精神等,而对于具有创造力的个人来说,不但要做到上述几点, 进一步说,了解某项工作的意义、社会动向、以及 终顾客们的所感所想则是他们工作的动机。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把艺术型企业的特性看作是企业为了唤醒员工内在创造力并使他们甘愿付出、勇往直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中尤其重要的是管理的真诚度。关于真诚度,将在第3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171+)
  • 体验好(512+)
  • 目录完整(157+)
  • 一星好评(532+)
  • 书籍完整(412+)
  • 图书多(433+)
  • 已买(455+)
  • 下载快(5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