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门农的女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阿伽门农的女儿精美图片
》阿伽门农的女儿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阿伽门农的女儿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915822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
  • 页数:196
  • 价格:48.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让肖洛霍夫和卡夫卡紧靠在一起, 使萨特靠近布莱希特,没让海明威离开聂鲁达太远。 首届布克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卡达莱经典作品, 充斥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附赠精美作者别册。


内容简介:

《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本书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统治。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详细写出了专制政体的运作模式。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借助两则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


书籍目录:

长城 001

La Grande Muraille

致盲敕令 031

Le Firman Aveugle

阿伽门农的女儿 097

La Fille D’Agamemnon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伊斯玛伊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阿尔巴尼亚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36年卡达莱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城市吉诺卡斯特。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此后创作了《群山为何沉思》《山鹰高高飞翔》《六十年代》等,在诗坛独领风骚。1963年,他的小说《亡军的将领》问世,在法国名声大振。之后创作了《雨鼓》《石头城纪事》《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阿伽门农的女儿》《金字塔》等代表作。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共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多项国际著名文学奖,包括2005年的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奖、2019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卡达莱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译者简介:

孙丽娜,长春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长城

宋督察

蛮夷迟早都会回来的。我的副将叹息着说道。我猜他此刻一定正在望着远方,那里可以看见蛮夷们的马匹。

至于我,我正在思考的事情是,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无论是它那一个个的小镇,还是那些大城市,或是它的都城——虽然那里的人的确要比乡下人知道得更多——当游牧民族穿过长城的时候(甚至那些作为官方代表团穿过长城的游牧民族),你在哪里都找不到一个人不去评论说,蛮夷迟早都会回来的。同时,他们还会发出一声叹息,这样的叹息通常是在感慨一些你认为后会带着欢喜的悲伤去回顾的事情。

这里的一切几十年来都像墓地一样安静。但那没有阻止我们帝国的子民去想象一场无休无止的残酷战争,长城这面是一方,北边的游牧民族是另外一方,双方永远都是挥着长矛彼此拼命厮杀,有时还会用上硅石,眼睛被挖出来,头发被扯下来。

但是当你想到人们不仅会用英勇的虚假光环来粉饰长城,还会把它其余的部分——它的结构、它的高度——想象得与它真正的样子完全不同,你就不会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他们不会自己去看看,尽管长城有的地方建造得的确很高——确实,有时它高得如果你从它的向下看,就像从我们此刻站着的地方往下看,你会感到晕得厉害——但沿着它一直那么走下去,你会看到它大部分都亟待修护,那副惨淡的样子真是可惜。它已经被废弃得太久了,墙上的砖石一直被当地的居民窃取;城墙本身也有坍塌;现在几乎看不出墙头那种凹凸起伏的线条,在有的地段,它只是名义上的长城罢了,只是几块石头的结构散落在那里,就像无人知晓什么原因建造的工程剩下的残骸。如今它就是这般模样,就像一条蛇在稀泥中游走,以至于在长城蜿蜒到戈壁滩的边缘地带时,你根本无法看清它——它很快就被吞噬掉了。

副将的眼睛一片茫然,就像某些需要一直盯着远处的眼睛一样。

还没等他开口问我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便对他说:“我们在等一个命令。”显然,与游牧部落使团谈判的结果会决定命令的内容——如果能做出什么这类决定的话。

整个夏天我们都在等待命令的到来,直到避暑时节结束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们应该都回到都城了。秋风吹来,然后是冬天里夹着雪花的冷雨,可是仍然没有什么决定传达到我们这里。

就像通常情况下一样,命令,更像是某种回响,总是在所有人已经不再去想它的时候突然到来。我把它称为一种回响,是因为早在宫里的信使来到我们这里之前,我们就从一些村民那里了解到了政府的决定,那些村民居住在防御工事沿线的村庄或帐篷里。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村舍迁到附近山上的洞穴里,每次听到消息他们都会这么做。他们总是能极其神秘地得到消息,甚至比我们接到马上开始修复长城工事的通知还要早。

对他们来说,那可能是一种明智的迁移,因为逃到山里,且不说其他形式的一些痛苦,至少他们可以免受官家的折磨。我始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一直从长城的城墙上拿走砖石去搭建自己的屋舍和院子,他们非常清楚,总归得将砖石送回来重建长城。

他们告诉我,这种事情几百年来就没有停止过。就像用来织成围巾的缕缕毛线——会被拆掉重新织成毛衣,然后又被拆掉织成另一条围巾,周而复始——城墙上的大石块已经在村民的屋舍和长城之间这么周转过很多次了。在有的地方,你甚至能看到烟灰的痕迹。游客和外国使团可能会被它们引发各种遐想,却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些痕迹不是什么英勇刀剑的铿锵印记,只不过是灶台的烟火留下的炭灰,多少年来,某间无名屋舍的主人一直在这里烹煮他那寡淡无味的稀饭。

所以,当我们今天下午听说村民们已经搬离了他们的住处,我们就猜到,整个中国可能都已经知道了要重建长城的消息。

虽然这标志着紧张局势的升级,但修复工作并不能加速战争的爆发。与武装冲突不同,重建工作时时发生,以至于长城很容易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重建。总的来说,它说不上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不过是无数次接替性的修补罢了。人们竟然假装长城在一开始出现时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即使在旧城墙上加以修补,也不过是对之前的城墙,或是更古老的城墙进行了重制而已。甚至有人提出,起初早的城墙建立在国家的中心,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修补之后,它逐渐离边界越来越近,在那里,就像一棵树终于被移植到了合适的土壤中,它长成了巨大的样子,以致让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感到害怕。人们无法想象没有了蛮夷的长城,他们甚至认为正是蛮夷的出现才促成了长城的修建,或者说,也许正是在边境兴建长城,才招致了蛮夷的出现。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蛮夷使团的到来,然后又看着他们离开,我们也许也会像为数不多的那些人一样,认为这种紧张局面(就像之前发生的大多数事件一样)的出现缘于这个国家内部,甚至国家中心,频频出现的纷争。只要了解无数谎言中的一个真相,那种沾沾自喜的满足便会让我们将漫长的夜晚用来构想各种各样的假设,去猜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还有宫廷中正在筹划的种种阴谋。这些策划如此机密而错综复杂,以至于即使是谋划者恐怕也很难解释清楚;这些策划也有可能源自猜忌,它们如此有力,以致人们说它们可以在黄昏时分将妇人的镜子击碎,等等。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发生了:蛮夷就在我们脚下来了又走。我们仍然能回想起他们宽松外套上彩饰的镶边,还有他们马蹄的嗒嗒声——不会忘记我副将说的那句“蛮夷迟早会回来的”,还有他的叹息、他那空洞的眼神。

在其他任何情况下,我们可能都会觉得,至少假装有那么些许的疑惑,但是这次,我们意识到这种态度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不管冬日的夜晚多么无聊,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打发时间,除了关注蛮夷的到来,断然不会去编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解释这个国家的焦虑。

 

来自北方的一种隐隐不安正在我们心中升起。这个国家日趋紧张的局势,如今看来并非源于一种外部威胁是否真的存在。正在日渐明朗的是,从现在起,的问题是战争是否真的存在。

批石匠已经到了,但是大多数还在路上。有人说路上还有四万人,还有人说要比这还多。这是近几百年来重要的修复工程了。

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昨天,去北边的荒地检查时,我突然想起了这行诗句,可惜作者的名字却想不起来了。近一段时间,对于空旷的恐惧是让我感到不安的地方。他们说,如今蛮夷只有一位首领,他正在试图建立统一的国家。目前,我们对于那位首领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跛子。那是我们所知道的全部,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是知道他跛脚。

近几天以来,蛮夷一直在薄雾中出现,像是一群群的寒鸦,过一会儿又消失不见。很明显,他们也在关注着这里的修复工作。没有了长城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如何生存下去,我敢肯定,对他们而言,长城是一个不可能的概念,它一定深深地困扰着他们,就像北方的空旷困扰我们一样。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就是说,长城已经不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很显然,它被冻结在时间里,被封存在空间里,虽然它下方的一切都在随风变化一边界、朝代、联盟,甚至是不朽的z国一可是长城却恰恰相反。变化的是墙体。比妇人还要无信,比天上的云朵还要善变,它把自己石头做的躯体伸展到千万个盟友那里,就是想要掩饰自己只是一个空壳的事实,里面包裹着的是内心的空虚。


人的天性往往会将整个集体的不幸从记忆中擦掉,这会让他们忘掉一或者他们相信已经忘掉一那奇特的氛围,那氛围只有在巨大的恐怖来临时才会出现。就在危机初露端倪与第一场灾难袭来的间隔期,人们还抱有希望,以为恐怖不会真正到来,邪恶也许不会得逞,梦魇很快就会消失,他们摇摆在麻痹的状态中,装聋作哑,一副茫然的样子,可这不但没有让恐怖平息,反而助长了恐怖的势头。


“你就是那么说的!”我回嘴,“你刚才说得很清楚了:让阿尔巴尼亚从地球上消失,以使领袖的思想能够继续发扬!

猛然间,我的大脑一片混乱。也许那正是领袖真正的秘密:让这个令人愤怒的阿尔巴尼亚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国家的贫民将永远被他踩在脚下,这么多年受他饲养和统治的贫民!一旦摆脱他们,变成一片虚无,那会多干净!一尘不染!国家灭亡了,但它还活在领袖的书籍中,活在领袖的思想中。当然,真省事了!没有棘手的现实违背你的意志,没有什么犯罪的迹象。只有他的书,他的思想,他的认识…


我们都走上了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不归路,不知前方的路会有多长,虽然人已上路,却已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可再想回来,已是太晚。我们每一个人,为了不被黑暗所吞噬,已经开始在一片片地削着自己的肉了。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于宿命中演绎历史,将真相诉诸悖论,充斥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布克国际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人选,文学大师卡达莱经典作品,全球珍贵中文译本,全新函套双封装帧,附赠包含作者生平、影像、作品、评价、访谈的精美别册,值得收藏。

作者卡达莱是享誉世界的阿尔巴尼亚作家,2005年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米兰·昆德拉、 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等享有崇高声誉的国际作家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卡夫卡式的洞察力、昆德拉式的反讽、奥威尔式的犀利以及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气息,有评论说卡达莱让肖洛霍夫和卡夫卡紧靠在一起,使萨特靠近布莱希特,没让海明威离开聂鲁达太远。


媒体评论

卡达莱是在阿尔巴尼亚文学、历史、民俗学、政治学等各领域都留下印记的作家。他描绘了一种完整的文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

——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约翰·凯里

 

幽默,含蓄的激情,轻松自由、朴素自然的叙述,机敏的语调,不外露的技艺,曲折的教诲,异乎寻常的景观,喜气洋洋的新人——所有这些因素使这部小说比任何别的作品都更精致。这里有当今正在觉醒的世界的画像,它葆其能量、力量和色彩。

——法国《罗兰共和报》,1970年5月17日

 

卡达莱让肖洛霍夫和卡夫卡紧靠在一起,使萨特靠近布莱希特,没让海明威离开聂鲁达太远。

——阿兰· 博斯凯

 

在当代所有的伟大作家中,只有卡夫卡曾涉足过卡达莱致力书写的这个令人不安的领域。

——《纽约时报》

 

这或许是卡达莱伟大的一本书。

——《纽约客》


前言

推荐语

近世西风东渐,自林纾翻译外国作品算起,已逾百年。其间,被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品,难以计数。几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受过外国文学作品的熏陶或浸润。其中许多人,就因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比如鲁迅,比如巴金,比如沈从文。翻译作品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从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翻译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把中国从古老沉重的封建帝国,拉上了现代社会的轨道。

仅就文学而言,的优秀作品已浩如烟海。有些作家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大红大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无闻。比如赛珍珠。另外一些作家活着的时候并未受到读者的青睐,但去世多年后则慢慢被读者接受、重视,其作品成为文学经典。比如卡夫卡。然而,终究还是有一些优秀作品未能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当法国人编著的《理想藏书》1996年在中国出版时,很多资深外国文学读者发现,排在德语文学前十位的作品,竟有一多半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即使在中国读者熟悉的英美文学里,仍有不少作品被我们遗漏。这其中既有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有评论家和读者的趣味问题。除此之外,中国图书市场的巨大变迁,出版者和翻译者选择倾向的变化,译介者的信息与知识不足,时代条件的差异,等等,都会使大师之作与我们擦肩而过。

自2005年4月始,重庆出版社大力推出“重现经典”书系,旨在重新挖掘那些曾被中国忽略但在西方被公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当时,我们的选择标准如下:从来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作家的作品;虽在中国有译介,但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的作家的作品;虽然在中国引起过关注,但由于近年来的商业化倾向而被出版界淡忘的名家作品。以这样的标准选纳作家和作品,自然不会愧对中国广大读者。

随着已出版书目的陆续增加,该书系已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应许多中高端读者建议,本书系决定增加选纳标准,既把部分读者熟知但以往译本存在较多差误的经典作品,以高质量重新面世,同时也关注那些有思想内涵,曾经或正在影响着社会进步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佳作,力争将本书系持续推进,以更多佳作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自然,经典作品也脱离不了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反映其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中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及其对一代代读者的影响丝毫没有减弱。鉴于此,我们相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和中华文明继续交相辉映。

丛书编委会修订于2010年1月


书籍介绍

《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本书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统治。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详细写出了专制政体的运作模式。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借助两则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收费(248+)
  • 体验还行(226+)
  • 情节曲折(639+)
  • 不亏(595+)
  • 购买多(131+)
  • 方便(285+)
  • 图文清晰(63+)
  • 内涵好书(219+)
  • mobi(639+)
  • 无盗版(678+)
  • 中评(563+)
  • 品质不错(473+)

下载评价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喜欢"阿伽门农的女儿"的人也看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