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万千心理·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解密隐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激发儿童与家庭的内在治疗潜力!
内容简介:
乔伊斯·米尔斯博士在艾瑞克森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自身丰富的跨文化治疗经验,开创了这套充满温暖、治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儿童治疗方法。该方法以复原力为核心,可以帮助家庭和儿童找到内在的治疗潜力。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以全书核心的概念——隐喻作为开始。
第1部分“隐喻的棱镜”详述了“隐喻”的性质和历史,探讨了在各种原住民哲学、东西方文化以及神经生理学中的隐喻到底是什么,并帮助读者将隐喻应用在儿童和家庭治疗之中。
第二部分“创造治疗性隐喻”,指引读者通过观察和利用孩子无意识语言中的隐微线索,整合他们独特的内在资源,并为读者提供了创作具有治疗作用的原创故事的指南。
第三部分“多维应用”,聚焦于如何将隐喻的力量拓展到艺术和卡通方法中。
第四部分“演变”介绍了作者曾经参与的两项大型社区治疗项目,以及作者创造的故事游戏治疗方法。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适用于各种设置和环境下的方法,包括个体、家庭、团体,学校、社区和医院,适合儿童和家庭治疗师、游戏治疗师、儿童精神科医生、学校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也适合想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增添更多乐趣与创意的家长阅读。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拓展治疗工作的边界,超越日常的“肉眼所见”,探寻蕴藏在潜意识中的巨大潜力;也能帮助你重新寻回对工作与生活的好奇和激情。
书籍目录:
引言 故事的*始
第 1 部分 隐喻的棱镜
第 1 章 隐喻的本质
隐喻与原住民治愈哲学
隐喻与东方大师
隐喻与西方心理学
隐喻与生理学
未来即现在
第二章 儿童治疗中的隐喻
联结内在小孩
幻想与游戏的重要性
隐喻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症状”的方法
利用的灵活性
第三章 故事创作的要素
文学隐喻与治疗隐喻
治疗隐喻的要素
隐喻框架:现实生活隐喻和虚构隐喻
释放内心的故事家
第二部分 创造治疗隐喻
第四章 收集信息
诱发和利用积极经验
识别和利用隐微线索
识别和利用感官偏好
第五章 学习儿童的语言
语言线索:一种意识层面的交流系统
眼动线索:一种意识层面的交流系统
意识之外的感官系统:一个新的理论角度
确定意识之外的感官系统
第六章 沟通的三个层次:交织一切
故事情节:级
穿插暗示:第二级
交织:第三级
生活隐喻
第三部分 多维应用
第七章 艺术隐喻
理论观点
内在资源绘画
疼痛好转日志
家庭绘画
资源桌游
神奇的手偶剧场
第八章 卡通治疗
卡通的治疗动力
插曲:相关实验
用卡通治疗解决社会问题:适合儿童虐待的隐喻方法
第四部分 演变
第九章 从个体治疗到集体治愈
项目一:考艾岛偏远西区家人计划
项目二:创伤疗愈及康复项目
第十章 故事游戏治疗
故事游戏治疗的六个根源
完美的光之碗:一个关于希望、治愈和复原力的文化故事
梅丽莎的花园?
拒绝的重要性
篮子的启迪
问题与礼物
后记 平和与美丽
附录 美国儿童援助组织章程:兄弟姐妹紧急关怀计划
推荐阅读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乔伊斯·C.米尔斯 (Joyce C.Mills)
博士,美国游戏治疗协会游戏治疗督导,故事游戏治疗创始人,培训师。她1997年荣获“年度游戏治疗国际奖”以表彰其对儿童心理学和游戏治疗领域的杰出贡献;2014年荣获法国巴黎“多元文化、催眠治疗领域终身成就奖”;《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版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的“克拉克·文森特奖”。她也是故事游戏治疗 全球(StoryPlay Global)和故事游戏治疗 认证训练项目创始人,菲尼克斯埃里克森治疗研究所联合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阿尔格西大学兼职教员。
理查德·J.克劳利 (Richard J.Crowley)
执业临床社会工作者,博士,运动心理学家和绩效教练。他完成了哈佛大学医学和精神病学院的实习以及关于社区心理健康的研究。
译者简介
曾庆烽
“IPCF儿童与家庭整合式心理中心”联合创始人,致力于引入高质量的儿童心理咨询知识与干预方法;本科攻读英语/应用心理学双专业,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声传译硕士项目,累计翻译心理学文章300余万字;曾多次赴美与美国游戏治疗协会专家交流取经,涉及领域包括游戏治疗、乐高治疗、精神分析、自杀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 1 章 隐喻的本质
陶瓷工人如果想制作一件陶器,会将黏土放在转盘的中心,慢慢转动,加上一点水,用温柔而坚定的手,塑造出黏土的形状,直至成型。后制造出来的陶器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欣赏和使用。
隐喻是一种象征性语言,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在许多领域的教学之中。无论是《旧约》和《新约》中的比喻、禅宗佛教的公案、文学的寓言、诗歌的意象、原住民1的智慧,还是故事里讲述的童话,都利用了隐喻——一种间接却更有意义的传达想法的方式。隐喻的这种特殊力量也体现在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里。长辈一般会观察孩子的特征,通过隐喻的方式,给孩子带来抚慰,让孩子能够更加直观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成人的教导联系起来。
本章将阐述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中关于隐喻本质的观点,从而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理论谱系,帮助大家了解从古至今的伟大思想是如何解读隐喻的。
隐喻与原住民治愈哲学
所有的原住民文化哲学和故事均认为自然世界是我们的亲人、老师和治愈者,且大自然中的每个事物都是神圣的。在这些古老的智慧中,地球、天空、月亮、太阳和恒星并不仅仅是通过科学仪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相反,它们被比喻成与人类相关联的事物,如地球母亲、天空之父、月亮祖母、太阳祖父、星星之国等。人们相信大自然会指导、教导、保护我们,让我们的物质和精神道路变得畅通无阻。
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如昆虫、鱼类和鸟类,同样如此。大自然的每个事物,都可能蕴含着治愈的智慧和故事,能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举个例子,当一只动物穿过或停在面前的道路上时,它不会被视为“妨碍我们前进的困扰或烦恼”,而会被认为是大自然的亲人,在提醒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而这样的提醒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在许多部落中,人们相信“遇到响尾蛇”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要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地球母亲之上,换言之,“要看清楚你前面的路”。其背后的隐喻则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果遇到死去的蛇,我们要开始警惕并及时摆脱那些不再对我们有益的事物。乌龟可以是自我支持和保护的象征,当受到威胁时,小乌龟会把头缩进去,以从内部寻求力量;当感觉安全时,小乌龟又会把头伸出来,继续前行。
根据祖母莫娜·波拉卡(Mona Polacca)2的说法,“在霍皮族的传说中,蝴蝶可以指引我们通往转变之路,帮助我们度过黑暗和混乱的时期”(Schaefer,2006,p.125)。
祖母莫娜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在一位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口中听到的故事。他大概是这样说的: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卡特彼勒人非常相爱。有一天,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发生了:卡特彼勒男人去世了,而卡特彼勒女人则伤心欲绝。她不想看到任何人,拒绝与任何人交谈,她把悲伤像披肩一样缠绕在自己身上。然后她开始前行……一边走,一边哭。
她就这样走了整整一年。因为地球是圆的,她终又回到了起点。造物主非常怜悯她,说:“你遭受了太长时间的痛苦了。现在是时候走进一个充满色彩的新世界……一个美丽的新世界。”然后造物主拍了两下手……女人在悲伤的披肩里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据说,这就是蝴蝶被视为新生和蜕变的象征的原因,它告诉我们,在所有痛苦结束时,我们会收到一份“新生”和“蜕变”的礼物。
(J.C. Mills,1999,2007)
两只狼
在下面的故事中,一位切诺基老祖父正在和他的孙子谈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的内心挣扎。由于故事是口口相传的,内容可能会稍微有点出入。
“孙儿,现在就好像有两只狼在我们内心搏斗。其中一只狼是邪恶的,充满着嫉妒、愤怒、自怜、自大、自私和傲慢。另一只狼呢,则充满了爱、同情、谦逊、慷慨、诚实和信念。”
思考了一会儿后,孙子看着爷爷的眼睛问道:“爷爷,哪只狼赢了呢?”
老祖父回答说:“你喂养的那只狼。”
老祖父的这个故事是在鼓励孙子深度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这个故事犹如一个隐喻的鹅卵石,被扔进了无意识的池塘里。
双头蛇妖西斯奎特
跨文化精神病学家卡尔·哈默施拉格博士(Carl Hammerschlag,2009)3在其知名文章《惠乔尔人的智慧:萨满治疗之旅》(The Huichol Offering: A Shamanic Healing Journey)中描述了一个美国墨西哥联合团队与惠乔尔印第安人社区合作治愈一种长达十年的流行病的故事。据说这是因巫术诅咒而引发的疾病。文章称,生活在寄宿学校的惠乔尔儿童被恶魔般的巫术附体,并变成了具有侵略性的野兽。
本人很荣幸,当时是美方队伍的一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哈默施拉格博士在抵达后个晚上的聚会时告诉我的一个关于“恐惧”的故事。在组织者费尔南多·奥尔蒂斯·莫纳斯特里奥(Fernando Ortiz Monasterio)将我们介绍给社区的孩子之后,哈默施拉格博士讲述了一个来自太平洋西北部萨利什(Salish)人的部落故事,其中介绍了一种叫作西斯奎特(Sisquiutl)的双头蛇怪物,也被称为“恐惧怪物”。
那个时候,我们面前聚集了几百名穿着传统服装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哈默施拉格博士说:
恐惧怪物长18米,就和我们身边的那棵树一样大。这只怪物的两个头都可以眼观六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脱它的视线。如果你遇到了这只怪物,反应肯定是逃跑。但是只要你一移动,这只怪物就能看到你,并且会追逐你,直到抓住你、吃掉你。如果你本能地逃跑,你必须马不停蹄地一直跑。但如果你不动,它会走到你的身后,停住脚步,用头慢慢靠近你,先是一个头,然后是另一个头,直到你被它夹在两个头之间。这时候,这只怪物的一个头会看到自己的另一个头,它会被自己的丑恶形象吓到,在惊恐中溜走。
因此,逃避恐惧怪物的方法就是不要逃跑。无论你怎么跑,恐惧总是跑得比你快。但如果我们停下来,面对它,我们便可以击败怪物,驱逐疾病。
这个古老的原住民故事直到今日依然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鼓励他们直面自己的恐惧,而不是逃避它们。就像“两只狼”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并没有直接和孩子讲一些关于恐惧的大道理,而是搭建了一座通往“勇敢行动”的隐喻大桥。
盐女士
1992年12月,在凤凰城参加艾瑞克森会议时,我顺路开车到纳瓦霍探访一位男性友人。我喜欢叫他杰瑞叔叔。杰瑞叔叔是一个曾经为我带来治愈的人,他和家人都非常好奇我们搬到考艾岛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想了解我们现在过得怎样。以表尊敬,我从考艾岛带来了一份礼物:盐。我解释说,这是飓风过后两名施以援手的人送给我的。他们告诉我,这种盐从他们祖辈开始便传递下来,非常非常神圣……数百年来,它一直被夏威夷人用于治疗和祝福。
叔叔说:“侄女呀,我们纳瓦霍人也有一个和盐有关的故事。”他大概是这样说的:
很久以前,纳瓦霍人生活在一个平凡的村庄里。有一天,一位母亲正在照顾她的小宝宝,她突然发现小宝宝虽然嘴在笑,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村里有一位名叫“盐女士”的老太太,她看到这位母亲抱着婴儿时,用指尖轻轻碰了下孩子的嘴唇。突然之间,孩子笑了起来。从那天起,大家都知道是这位盐女士给孩子带来了次笑声。
杰瑞叔叔没有解释为什么他告诉我这个特别的故事,但我猜,他是在提醒我要多笑一点。毕竟,搬家以后我就没有怎么笑过了。在我离开之前,叔叔说:“侄女呀,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往你的嘴唇粘一点盐,盐女士与你同在。”
我微笑着告诉杰瑞叔叔,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并问他我能不能分享这个故事。叔叔知道我会把这个故事用在治疗之中,于是很幽默地打趣道:“当然,不然我干吗告诉你这个故事呀?”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对儿童来说,要用语言来精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通过基于隐喻的间接治疗方法,能以无意识的方式激活儿童的内在资源。米尔斯博士和克劳利博士在本书中介绍了隐喻的强大治疗作用,以及如何将隐喻应用在治疗中。
本书版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颁发的“克拉克·文森特奖”,以表彰其对行业的杰出贡献。自此以后,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精进,作者将这些新的进展凝结在了现在的第二版中。
这本书宛如一把开启“魔法世界”的钥匙。翻开它,暂时脱离逻辑与理性的框架,跟随作者自由穿梭在奇妙的隐喻与幻想之中,回到那个曾被你遗忘的“孩子的世界”,与内心的小孩一同嬉戏玩乐,带着婴儿般的好奇,尽情去体验、去感受、去热爱吧!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米尔斯博士非常注重跨文化智慧和哲学,也非常关注自然世界对人类的影响。她捕捉现实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隐喻,再加上艾瑞克森和游戏治疗的原则,充分地发挥创造力,这才孕育和滋养出故事游戏治疗。这本书自版出版以来到现在,已经过了30多个年头,但书中的案例和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在这个时代依旧能给予我们很多启迪。
——刘冠宇
“特别时光儿童游戏咨询中心”儿童游戏咨询师
“CNPT 儿童游戏治疗培训中心”创办人,“PSY 心里程心理培训中心”创办人
米尔顿·艾瑞克森擅长运用经验技术来激发沉睡的力量。米尔斯和克劳利巧妙地捕捉了艾瑞克森工作的基本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儿童治疗。这本书易于阅读、案例丰富,第二版更新了重要研究发现,是与儿童工作的治疗师,以及想要提高对治疗隐喻的使用能力的临床工作者的“枕边书”。
——杰弗里·K.齐格(Jeffrey K. Zeig)
博士,米尔顿·艾瑞克森基金会主任
这是一本儿童和游戏治疗领域经久不衰的书籍。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隐喻在临床工作中的疗愈力量的深刻洞见。在书中,作者将理论、一步一步的技术指导、详尽的案例分析,以及将表达性艺术融入治疗隐喻的有效方法,无缝交织在一起。无论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治疗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促进来访者复原力的积极方法。每一位儿童治疗师和游戏治疗师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本书。
——雅典娜·A.德鲁斯(Athena A. Drewes)
博士,阿斯特儿童及家庭服务临床训练及美国心理学会实习主任
前言
通向新起点的大桥
这就是我的秘密,一个非常简单的秘密;
用心,我们才可以看到真相;
肉眼,是看不清重要事物的。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从1981年开始,我和理查德·克劳利博士便着手开始总结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回顾了过往将米尔顿·艾瑞克森博士的理念以及隐喻应用到儿童治疗和催眠的案例,并尝试去编写一本书,以融合两者的力量与功效。经过近5年的编写、改写和编辑,《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正式面世。1988年,该书获得了美国加州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的“克拉克·文森特奖(Clark Vincent Award)”,以表彰我们对该行业的杰出贡献。
从那以后,我们将这项工作延伸到了许多不同的新方向,使得“隐喻的大桥”下荡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克劳利博士成了一名世界知名的体育表演教练,出版了他的新书《心理球》(Mentalball,2006),并共同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想象更好之事”(Imagine All Better,2013)。我则逐渐开始了解印第安人和其他原住民的传统智慧和治愈原则。我发现,讲故事、隐喻和创造力在这些文化中都是不可或缺的。1986年,我出席了第三届艾瑞克森催眠与心理治疗国际大会,并推出了《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这本书。与此同时,我也有幸次听到了卡尔·哈默施拉格(Carl Hammerschlag)博士的演讲。自此,我的兴趣和好奇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哈默施拉格博士当时演讲的题目为“艾瑞克森——治愈大师(Erickson as Medicine Man)”。我后来了解到,哈默施拉格博士曾在菲尼克斯印第安医学中心(Phoenix Indian Medical Center)担任精神科主任长达14年,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家”。他在享誉全球的著作《舞蹈治疗师》(Dancing Healers,Hammerschlag,1988)中写道:“去到印第安乡村时,我才次学会什么是治疗。”
原住民的传统智慧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就像一个小孩不停拉扯你的衣服来博取你的注意力一样。第二年,克劳利博士和我参加了由哈默施拉格博士创立的“海龟岛治疗疗养院”的期活动,并与两位美国原住民协调员莫娜·波拉卡(Mona Polacca)和尼尔森·费尔南德斯(Nelson Fernandez)一起工作。在这个疗养院里,既有前来治疗灾难后遗症的来访者,也有寻求体验式学习的专业人士。对我来说,这个充满了故事、仪式和典礼的一周,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自此,我的生活经历与我所接受的艾瑞克森心理治疗师训练,深深地交织在一起。我在这个疗养院里的每一次体验都伴随着神奇的隐喻。我的临床思维也因此得到了扩展:我不再局限于统计分析和行为干预,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智慧。这,也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的工作及生活经历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发展:我会坐在美国印第安人的圆锥形帐篷里,哼唱着希伯来歌曲;煮鸡汤的时候,我会顺便准备些无酵饼面团;我还会参加一些神圣的治疗仪式,体验一下“超然”的感觉。1992年,我和丈夫决定离开居住了26年的洛杉矶,放弃一切安全和熟悉的事物,搬到了夏威夷的“花园之岛”——考艾岛。我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搬家后的第10天,飓风“伊尼基”猛烈地袭击了考艾岛。当地居民几乎3个月流离失所,停电停水,食不果腹。
于是,我们与当地居民和长老一起建立了考艾岛偏远西区家人计划(Kaua’i Westside Ohana Activities Project),并得到了当地儿童和家庭服务机构预防办公室的资助。具体开展的活动包括:①自然疗愈活动;②谈话故事家长小组;③谈话故事(咨询)中心。这3个活动都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并且照顾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我会在第九章详细描述这3个项目。
在此期间,有人鼓励我再写一本临床书籍,把我搬到考艾岛生活后开展的新工作写进去。但每每提笔,我都会发现自己在写作思绪上的巨大变化:过去的临床思绪,变成了“启发式”思维。我发现写作需要源自内心和体验,而非头脑。因此,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任务,着手将原本要写进书中的原则转化为“走心”的语言。多亏了我的挚友伯尼·梅泽尔(Bernie Mazel,也是本书初的出版人)的鼓励和支持,以及苏西·塔克(Suzie Tucke)和娜塔莉·吉尔曼(Natalie Gilman)的编辑才能,《重焕生命的魔力》(Reconnecting to the Magic of ?Life)一书于1999年正式出版,并被翻译为法语、葡萄牙语等多个版本。
在考艾岛生活和工作了9年之后,我和丈夫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搬家10天后,世贸中心突然爆发了“9·11”事件的惨剧。由于考艾岛的项目经验,我很荣幸受到项目经理查尔斯·埃塔·萨顿(Charles Etta Sutton)的邀请,成了创伤疗愈及康复项目(Healing and Recovery after Trauma,HART)1的一员。HART是一支才华横溢的专业团队,专注于为遭遇“9·11”事件的儿童和家庭提供帮助。该特殊项目举办了一个为期一天的“振作(TAKE HART)”活动,为受“9·11”事件影响的家庭、青年和儿童提供互动、创造和治疗体验。后来,HART项目覆盖了更多的学校和社区,干预的可用性也变得更强。在这个项目的帮助下,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持续不断的威胁和恐怖主义行为。我会在第九章对这个项目及其参与者进行详细描述。
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我获得了灵感,并开发了艾瑞克森流派的游戏治疗模型。在第六届艾瑞克森催眠与心理治疗国际大会上,我首次介绍了这个模型(Mills,1992,1994)。几年后,艾瑞克森流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要素(Mills,2001)自然地演变成一种新的、基于复原力和艾瑞克森的间接性的游戏治疗模型。我称之为故事游戏治疗(StoryPlay?)。故事游戏治疗以“复原力”为核心,融合了隐喻的基本要素和故事游戏治疗原则,同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包括原住民的智慧教义、发展的重要性、故事、创造力和游戏。
为了与艾瑞克森博士的理论保持一致,故事游戏治疗没有改动原来的治疗方式。相反,它为原有的调色板增加了新的颜色和内涵。它创造了新的神经通路,帮助治疗师通往好奇心、探索和意外收获。
在本书第二版中,读者会发现每一章的内容都有所更新。比如,章“隐喻的本质”添加了名为“隐喻与原住民治愈哲学”的部分,并在原来的“隐喻与生理学”的基础上新增了前沿研究成果与观点。
此外,在第二章“儿童治疗中的隐喻”中关于幻想与游戏的内容有所更新;第三章“故事创作的要素”则新增了关于“释放内心的故事家”的相关建议;第四、五、六章则各自围绕原先的重点内容添加了新的故事、参考资料和图表。第七章“艺术隐喻”新增了新颖而独具创意的技术,如“成功之路地图游戏”“制作故事手偶”等。第八章“卡通治疗”增添了全新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展示。第九章“从个体治疗到集体治愈”和第十章“故事游戏治疗”(一种新的间接性的游戏治疗模式)均是全新的章节,阐明了本人工作的新近发展。
我希望书中所分享的故事、隐喻和创造性活动能够让大家不再局限于日常“肉眼”所能看到的事物,而是用心去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通过这扇新的大门,你将能够为儿童、青少年、家庭和社区设计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这也将帮助你自己焕发新生,重新寻回工作与生活的本质、激情和灵魂。
也许你会有很多的问题,如“我该怎么做?”“我该从哪里开始?”。答案也许正如《道德经》所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乔伊斯·C. 米尔斯
注释
1.“创伤疗愈及康复项目”的发起人为新泽西州医科和牙科大学行为医疗中心的预防服务与研究办公室;由药物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局向新泽西州卫生部毒瘾司拨款资助。初该项目的开发团队成员包括查尔斯埃塔·萨顿(CharlesEtta Sutton,项目经理;认证临床社会工作者)、保莱特·摩尔·海恩斯(Paulette Moore Hines,博士)、史蒂文·克里曼多(Steven Crimando,硕士;创伤压力委员会认证专家)、莫妮卡·因达特(Monica Indart,心理学博士)、乔伊斯·米尔斯(博士)、拉茹瓦·阿恰拉(Ijeoma Achara,博士)、乔安娜·罗森(Joanna Rosen,博士)以及贝丝·弗兰克尔(Beth Frenkel,博士)。罗伯特·邦纳(Robert Bonner)和切丽·卡斯特拉诺(Cherie Castellano)也为后续迭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书籍介绍
乔伊斯·米尔斯博士在艾瑞克森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自身丰富的跨文化治疗经验,开创了这套充满温暖、治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儿童治疗方法。该方法以复原力为核心,可以帮助家庭和儿童找到内在的治疗潜力。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以全书最核心的概念——隐喻作为开始。
·第一部分“隐喻的棱镜”详述了“隐喻”的性质和历史,探讨了在各种原住民哲学、东西方文化以及神经生理学中的隐喻到底是什么,并帮助读者将隐喻应用在儿童和家庭治疗之中。
·第二部分“创造治疗性隐喻”,指引读者通过观察和利用孩子无意识语言中的隐微线索,整合他们独特的内在资源,并为读者提供了创作具有治疗作用的原创故事的指南。
·第三部分“多维应用”,聚焦于如何将隐喻的力量拓展到艺术和卡通方法中。
·第四部分“演变”介绍了作者曾经参与的两项大型社区治疗项目,以及作者独创的故事游戏治疗方法。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适用于各种设置和环境下的方法,包括个体、家庭、团体,学校、社区和医院,适合儿童和家庭治疗师、游戏治疗师、儿童精神科医生、学校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也适合想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增添更多乐趣与创意的家长阅读。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拓展治疗工作的边界,超越日常的“肉眼所见”,探寻蕴藏在潜意识中的巨大潜力;也能帮助你重新寻回对工作与生活的好奇和激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75+)
- 收费(263+)
- 品质不错(71+)
- 章节完整(560+)
- 赚了(617+)
- 快捷(457+)
- 不亏(266+)
- azw3(77+)
- 下载速度快(527+)
- 格式多(588+)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喜欢"万千心理·儿童治疗隐喻与内在小孩"的人也看了
978703037569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现代管理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华图版2013湖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高效阅读 60分钟高效阅读 超实用的快速读书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正确训练步骤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成功励志青少年阅读正能量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C++Builder项目开发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电厂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第二版)/“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4册民国才女传记系列林徽因传张爱玲传陆小曼传三毛传 张爱玲的书全集林徽因集三毛的书现当代文学经典小说书籍畅销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绝 对小孩 朱德庸【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金匮要略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精装 全一册 一版一印 LV)【汉】张仲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现货实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清代各家闲章清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12最新版)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B类历年真题及专家详解(含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民艺中国 桃花坞和杨柳青年画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名师彩卷黄冈100分冲刺卷五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人教版 5年级下学期RJ小学统编版教材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宝塚歌剧团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19注册结构工程师2019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套装上中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安徽行知书 麦小麦 编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深圳自然读本 南兆旭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高考英语听力1500题 全国通用版适用高一高二高三 可搭华研外语高中英语词汇听力真题阅读完型作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