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该书出自德国知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之手。
这本书令人感动,因为我们孤独、无助、抑郁、愤怒的内心从未被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也从未被如此完整而清晰地察觉。
它深入内心,在那个一直被隐藏被遗忘的荒芜的角落,唤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它更令人振奋,因为它找到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治愈之路,一把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家是内心的港湾,是培养原始信任的地方,也是我们心智成熟的起点。
书中的练习和方法,就像是一幅幅心灵地图,可以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
该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常年高居德国各大畅销书榜前茅。
书籍目录:
童年的生活,成年的行为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 26
父母自恋是孩子的灾难 / 27
你喜欢独自充电,还是在人群中充电 / 29
阴影小孩和他的信念 / 31
阴影不仅来自伤害,也来自溺爱 / 34
批评父母,是为了认识自己 / 35
题外话: 基因决定我们更容易记住伤害 / 37
你的想法决定你的感受
角度变了, 想法和感受随之不同 / 40
对童年的经历,我们总是坚定不移地相信 / 42
阴影小孩的信念,情绪风暴的中心 / 44
阴影小孩、成人和自我价值 / 45
发现阴影小孩
练习:发现你的信念 / 50
练习: 感受你的阴影小孩 / 57
找到你的核心信念 / 58
如何摆脱负面情绪 / 59
练习:情绪桥 / 61
题外话: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不讲感情 / 62
不来情绪的人,应该怎么办 / 64
你感知到的世界都是内心的投射 / 66
保护策略:阴影小孩坚硬的外壳
自我保护:逃避现实 / 74
自我保护:投射与受害者思想 / 75
自我保护:追求完美、美丽妄想症、追求认同感 / 77
自我保护:追求和谐,过分迎合 / 80
自我保护:乐善好施 / 82
自我保护:追求权力 / 84
自我保护:追求控制欲 / 87
自我保护:攻击 / 89
自我保护:我愿意一直是孩子 / 91
自我保护:逃避、退缩和回避 / 94
题外话:关系再亲密也不能失去自己 / 96
特殊情况:利用上瘾来逃避生活 / 98
自我保护:自恋 / 101
自我保护:伪装、表演和欺骗 / 105
练习:请找到自己的保护策略 / 107
你的问题都是阴影小孩的问题 / 109
治愈你的阴影小孩
练习:寻找你内心的助手 / 113
练习:强化你的成人自我 / 114
练习:接受阴影小孩 / 115
练习:成人自我安慰阴影小孩 / 117
练习:覆盖从前的回忆 / 120
练习:阴影小孩的关系和安全感 / 122
练习:给你的阴影小孩写一封信 / 123
练习:理解你的阴影小孩 / 125
练习:感知的三个立场 / 127
发现你内心的阳光小孩
练习:发现你的积极信念 / 135
练习:找到你的优点和资源 / 139
价值观是如何帮助我们的 / 140
练习:确定你的价值 / 143
快乐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 145
练习:固定你的阳光小孩 / 148
日常生活中的阳光小孩 / 150
从保护策略到价值策略
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你的幸福 / 154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几个“灰天使” / 156
跳出自己,观察自己 / 158
事实和解读的区别 / 161
练习:核对现实 / 163
退后一步,才能观察自己 / 164
你不正常接纳,它就会非正常爆发 / 167
练习:肯定地接受现实 / 170
自己不自信,很难信任别人 / 172
不赞美别人,并不能说明你内涵很深 / 174
完美的外壳,让人变得脆弱
追求完美,便很难去享受生活 / 180
做一个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乖孩子 / 182
学会处理冲突,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 / 186
练习:训练解决冲突的能力 / 187
有些对话,你必须尽快终止 / 191
练习自己的同情能力 / 194
高情商不是能说,而是会听 / 197
确定健康的界限 / 201
题外话:阴影小孩和疲惫 / 204
作者介绍:
斯蒂芬妮?斯蒂尔,德国著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她所著的《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一本关于心理治愈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书中指出,不管你的性格是经常暴怒,还是过分温顺;不管你的行为是追求完美,还是喜欢攻击、控制和逃避;不管你的心理问题是抑郁,恐惧,还是焦虑……都是因为童年时你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即没有在家中获得原始信任。
没得到原始信任的人缺乏安全感,会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而追求完美,追求权力,追求控制,自恋,逃避,以及过分讨好别人等,则是这些保护策略的具体表现。
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厚厚的外壳,阻断了与内心的联系,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心理和行为上陷入困境。
回家的路,是一条寻找内心支撑的路,也是一条成为自己的路。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阴影小孩,阳光小孩
我们如何感受,有哪些感受,哪些又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这些都和我们的性格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
从意识层表面来看,我们内心的问题好像总是混乱的、难以解决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难去理解其他人的感受和行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缺少正确的认识。
实际上,人的内心结构并不是那么复杂。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性格成分:儿童成分和成人成分,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
如果人们能够认识性格的成分和结构,就可以有意识地生活,并解决以前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这正是本书要实现的目的。
内心的小孩,人格的印记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内心的小孩”是对童年印记的比喻,用来描述性格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内心的小孩决定了我们的感觉,例如害怕、痛苦、悲伤、愤怒,以及快乐、幸福和爱意等。内心的小孩可以是积极幸福的,也可以是消极忧伤的。我们将在这本书中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小孩,并且学会与他们和谐相处。
另外,还有一种叫作成年自我,也可以称它为“内心的成人”,而他的主管机构是我们的理性和理智,即思维。在成年自我的模式当中,我们承担责任、制定计划、预先行动、认清并理解关系、权衡风险并且调整内心的情绪。成年自我的行动是有意识、有计划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个把性格分成不同主管机构的人。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内心的小孩,弗洛伊德把它称为本我,而成年自我被称为是自我。另外他还创造了所谓的超我。超我是内心道德的主管机构,现代心理学称它为父母自我或者是“内心的批判家”。如果你处在内心的批判家模式,那么内心的对话就会是这样的:“别做这种傻事!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你一无是处!”
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例如所谓的图式治疗将三个主管机构,即内心的小孩、成年自我以及父母自我,又分为很多子机构,例如“受伤的内心小孩”,“高兴的内心小孩”,“生气的内心小孩”,以及“严厉的和仁慈的父母自我”等等。著名的汉堡心理学家舒尔茨·图恩对人类一系列的子人格进行了定义,把它们称为“内心的团队”。
然而,如果人们同时处理如此多的内心机构,很快就会觉得疲倦和麻烦,为了尽可能简单实用地表达,我在这本书中仅仅分析快乐的内心小孩、受伤的内心小孩和内心的成人。根据我的经验,这三个机构完全足以解决问题。我用“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来替代“快乐的内心小孩”和“受伤的内心小孩”。这样听起来更好听也更方便。创造这两个词的人并不是我,是我的老朋友和同事朱莉娅·托穆沙特,她的那本《阳光小孩原则》非常值得一读。
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都是我们人格的印记,统称为“内心的小孩”,是潜意识层面的组成成分。严格来说,我们只有一个所谓的潜意识范围内的内心小孩。另外,内心的小孩也不总是存在于潜意识层面,当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它就在意识层面。这种区分并不是学术性的,但非常实用。借助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我开发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使用的正是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的比喻。这套策略几乎可以帮助你解决所有的内心问题,比如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沮丧的心情、压力、对于未来的恐惧、生活缺少乐趣、恐慌发作、强迫症等等,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可归咎于自身,是我们阴影小孩所带来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来源于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感知。
鼓励阳光小孩,安慰阴影小孩
我们如何感受,有哪些感受,哪些又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这些都和我们的性格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
在心理学上,信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是对自身和他人认知的集合。很多信念萌芽于人生的早期阶段,是孩子和周围人互动的产物。
内心的信念可以表现为“我很好”或者“我不好”。一般来说,在童年或者其他人生阶段,我们既接受了积极的信念,也接受了消极的信念。积极的信念“我很好”来源于被生命中重要的人所接受并喜爱,这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消极的信念“我不好”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我们曾经不被人接受,或者被生命中重要的人所忽视、嘲弄和拒绝,并由此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脆弱。
阴影小孩包括消极的信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负面感受,例如悲伤、害怕、无助或者愤怒。另外,这也会导致我们产生所谓的自我保护策略。保护策略,简而言之,是一种应付这些感受,降低我们存在感的机制。典型的保护策略有:回避、追求和睦、追求完美、攻击,或者追求权力和控制欲等。
关于信念、感受和自我保护策略,是本书重要的概念,在后面的章节将进行详细地讲解。现在你只需要知道,阴影小孩代表我们自我价值受到伤害的那一部分,即感知脆弱的那一部分。相反,阳光小孩代表我们受到的积极影响和所有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正面力量:自发性、冒险精神、好奇、忘我、活力、行动性和生活乐趣。也就是说阳光小孩代表我们自我价值感尚未受损的部分。即使是童年承受过剧烈伤痛的人也肯定拥有一部分健全的性格。对于生活的某些场景,他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反应,他们也拥有快乐、好奇和调皮的阳光小孩时刻。不过对于那些童年受到压抑的人来说,阳光小孩出场的频率十分有限。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便在于,鼓励阳光小孩,安慰阴影小孩,让他能够平静下来并感受到重视,这样一来,阳光小孩才能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有一点需要明白,阴影小孩是我们内心产生问题的那部分心灵。一开始,他停留在潜意识层面,没有任何表现。我想再次借用麦克和萨宾娜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如果麦克从成人自我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就会意识到,他经常反应过激。于是,他会告诉自己,应该有意识地控制住怒火。用成人自我硬性去控制愤怒,有时候他能做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却做不到。虽然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内心的成人,也就是理智,并不了解那个受伤的阴影小孩,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控制他们。
不了解内心的小孩,就无法控制他们;无法控制他们,就会被他们控制。麦克就是这样,即使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他内心的阴影小孩也常常控制着他的感受和行为。
想要成功调节自己的情绪,麦克就必须区分清楚童年时母亲给他造成的伤害和萨宾娜行为之间的关系。他必须要了解,自己内心那个阴影小孩身上的伤痛一直没有得到治愈,如果阴影小孩认为,他的愿望没有受到足够尊重,那么他的伤疤就会再次被揭开。在明白了这些情况之后,他的内心成人可以这样来安慰阴影小孩:“亲爱的,萨宾娜忘了你的香肠,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爱你或者说不尊重你的愿望。萨宾娜不是妈妈,她和所有人一样,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她完全可能也完全可以忘记一些东西,就算这个东西是你喜欢的香肠!”
如果麦克能够有意识地将阴影小孩和内心成人的部分分开,那么他就会尝试着理解他人,而不会认为萨宾娜忘记他的香肠是因为对他缺少爱和尊重。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但麦克的怒火却不会再次燃起。如果他想完全控制住愤怒,还必须将意识转移至阴影小孩和他所受的伤害。另外,他必须学会有意识地进入仁慈而谨慎的成人自我角色中,因为这种自我可以对阴影小孩的冲动行为做出适当的判断,而不是听任阴影小孩对萨宾娜冲动地发火。
阳光或阴影,取决于有没有原始信任
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的性格基本上在我们人生的前6个年头就已确定,当然,并不排除例外情况发生。
一个人发展的早期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大脑的结构是在这段时间内形成的,包括所有的神经网络连接。因此,身边的人在这段时间对我们的影响尤其重要,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中。我们会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学习,父母与我们相处的方式将成为我们所有人生关系的蓝图。我们将来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自身,如何处理与同学、同事、朋友和恋人的关系,自我价值感是高是底,对其他人是否信任等等,都产生于这段早期经历。
然而,人们也要注意,不能把黑与白抠得太死。因为没有一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可以用好与坏来评价。即使童年过得还不错,但也会有一部分是受过伤害的。我们弱小、裸露并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婴儿来说,生存意味着要找到一个联系人,他将无条件接受他,否则这个婴儿很可能会面临死亡。在出生后,甚至是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处在十分脆弱并且依赖他人的状态。弱小的我们很容易在父母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受到伤害,因此,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阴影小孩——他弱小无力,总是觉得自己不好。
另外,就算是有爱心的父母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有些时候,父母必须采取些必要措施。例如,当孩子刚学会走路时,父母必须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规矩和限制来约束孩子,避免其遭受伤害。父母会警告孩子,不能破坏玩具,不能摔坏花瓶,不能玩吃的东西,不能在下雨天往外面跑,要小心等等。这样的限制十分必要,但也有可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进而觉得自己“不好”。
当然,除了这些负面的感受,很多人内心的感受也可以是“好的”,并且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童年不仅经历了坏事,也经历了好事:关注、安全、嬉戏、乐趣和快乐。因此我们把内心的这部分称为阳光小孩。
如果父母在教育和生活上过分要求、斥骂、责打并忽视孩子,孩子的处境会变得困难。小孩没有能力判断父母行为的对错。从小孩的角度看,父母是高大的,是不会犯错的。如果父母吼骂或者殴打孩子,孩子不会说:“爸爸一点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他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反之,孩子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犯了错,所以爸爸才不喜欢他,才会打他。
在出生后的前两年内,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识别他们是否受到欢迎。对婴儿和幼童的照料主要体现在身体上:喂食、洗浴和包裹。另外有一点也非常重要:抚摸。孩子通过照料者的抚摸、饱含爱意的注视以及声音可以获悉,他是否受到世界的欢迎。由于孩子在人生的前两年完全依赖父母,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所谓的原始信任(Urvertrauen)和原始不信任(Urmissvertrauen)。前缀“原始”(Ur)表示这是一种深度的存在经验。这种经验会深刻地印刻在我们的身体中。那些已经拥有原始信任的人会有意识地体会到来自内在的自信,这是信任他人的基础。而那些没有原始信任的人内心深处是不自信、不安全的,因而也很难去信任他人。如果一个人建立起原始信任,他会经常处于阳光小孩模式。反之,如果没有建立起原始信任,那么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阴影小孩所控制。
神经生物学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孩子在早期阶段的压力过大,缺少关爱,那么他整个一生的压力都会很大。这可能导致,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容易陷入压力,与那些童年快乐的人相比,他们对压力的反应更加敏感、更加剧烈,心理抗压能力也比较差。原因在于这些人会承受双重压力,一重是本身所遭受的压力,另一重是内心阴影小孩推波助澜的压力。
另外,其他成长阶段也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影响力。当然我们身边除了父母之外,其他人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例如祖父母、同学和老师。但是我打算主要讨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为他们是主要关系人,不然这本书的范围就太广了。如果同龄人、老师或者你的祖母对你的影响更大,那么你在做练习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这些人。
当处于理智的意识状态,也就是成人自我时,我们很难去回忆婴幼儿的前两年,因为这两年的经历已经被作为一种性格特征积淀进潜意识。大多数人的回忆都是从幼儿园或者小学开始的,他们有意识地回忆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以及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回忆至关重要,不过,只有当回忆触及生命的源头,我们才能深入了解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给内心的小孩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另外,就算是最有爱心的父母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末望。有些时候,父母必须采取些必要措施。例如,当孩子刚学会走路时,父母必须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规矩和限制来约束孩子,免其遭受伤害。父母会警告孩子,不能破坏玩具,不能摔坏阮瓶,不能玩吃的东西,不能在下雨天往外面跑,要小心等等。这样的限制十分必要,但也有可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进而觉得自己“不好”。
为了让自己的父母满意,你付出了很多心血。
你可以借助内心的成人让阴影小孩知道,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允许自己犯错,你的成人自我才会变得强大。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也应该这样……你要记住,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帮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如果你停滞不前,虽然不会迷路,但也看不到美丽的风光。
神经生物学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孩子早期在原生家庭中的压力过大,缺少关爱,那么他整个一生的压力都会很大。这可能导致,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容易陷入压力,与那些童年快乐的人相比,他们对压力的反应更加敏感、更加剧烈,心理抗压能力也比较差。原因在于这些人会承受双重压カ,一重是本身所遭受的压力,另一重是内心阴影小孩推波助澜的压力。
由于孩子在人生的前两年完全依赖父母,所以在这段时间产生了所谓的原始信任和原始不信任。原始表示这是一种深度的存在经验。这种经验会深刻地印刻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些已经拥有原始信任的人会有意识地体会来自内心的自信,这是信任他人的基础。而那些没有原始信任的人内心深处是不自信、不安全的,因而也很难去信任他人。如果一个人建立起原始信任,他会经常处于阳光小孩模式。反之,如果没有建立起原始信任,那么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阴影小孩所控制。
如果父母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需求,他们就很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这样一来,尽管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我所想的和我所感受到的,都是错误的。”
……
自恋的父母总是特别强势,他们自以为是,缺乏共情的能力,不会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父母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也很陌生。因为了解自己的额感受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前提。
……
因此,父母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教育能力的 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父母有没有共情能力,是孩子接受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的关键。
另外,我们的 敏感性和恐惧心理也是与生俱来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知。有些孩子的脾气天生比别人暴躁,有些孩子天生敏感,也有些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不敏感。不敏感的孩子也不容易受到伤害。研究表明,“未受伤小孩”的数量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十,艰难的童年岁月对他们基本没有造成伤害,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知也比较完整。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新老封面随机发送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一本关于心理治愈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书中指出,不管你的性格是经常暴怒,还是过分温顺;不管你的行为是追求完美,还是喜欢攻击、控制和逃避;不管你的心理问题是抑郁、恐惧,还是焦虑……都是因为童年时你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即没有在家中获得原始信任。
没得到原始信任的人缺乏安全感,会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而追求完美、追求权力、追求控制、自恋、逃避,以及过分讨好别人等,则是这些保护策略的具体表现。
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厚厚的外壳,阻断了与内心的联系,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心理和行为上陷入困境。
回家的路,是一条寻找内心支撑的路,也是一条成为自己的路。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童年是每一个成年人力量的源泉。《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本书无愧为心理自助类书籍排行榜前茅,作者斯蒂芬妮?斯蒂尔将与我们一起重新思考那曾经的童年。
——德新社
女作者斯蒂芬妮?斯蒂尔深入探讨了童年对人们成年后的自信心的重要影响。
——《汇报》
这本书不只是心理学专家手中的专业小册子,它提出的建议值得我们每个人静心一读。
——德国sat电视台
当我们跟心灵深处的“孩子”交上朋友,会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解决各种冲突矛盾,建立幸福的人际关系,找到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
——心理治疗师苏珊娜·科纳
前言
出 版 者 语
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十多年来,随着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少有人走的路》持续热销,“少有人走的路”这几个字,已经成为心理治愈的代名词,陪伴人们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给那些迷茫、痛苦和心碎的人们带来安慰。
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现在,我们以《少有人走的路》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精选了一批心理治愈方面的翘楚之作,推出“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系列内图书均为世界杰出心理学家多年心得,代表了心理治愈领域的水准,其中既有畅销不衰的传奇之作,也有引发新思潮、新观点的新兴代表;既凝聚了精神分析领域的传统智慧,也展现了不断创新中的前沿心理疗法,多层次、多角度地为读者全景展现心理治愈的发展脉络。
衷心希望,这个系列能给您智慧和勇气,在通往心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正清远流
书籍介绍
该书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五本,出自德国著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之手。
这本书令人感动,因为我们孤独、无助、抑郁、愤怒的内心从未被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也从未被如此完整而清晰地察觉。
它深入内心,在那个一直被隐藏被遗忘的荒芜的角落,唤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它更令人振奋,因为它找到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治愈之路,一把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家是内心的港湾,是培养原始信任的地方,也是我们心智成熟的起点。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给心灵带来的是冲击和震撼,这本书则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尤其是书中的练习和方法,就像是一幅幅心灵地图,可以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
该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常年高居德国各大畅销书榜前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615+)
- 超值(175+)
- 体验满分(473+)
- 在线转格式(499+)
- 书籍多(187+)
- azw3(476+)
- 愉快的找书体验(612+)
- 五星好评(116+)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喜欢"“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的人也看了
神奇糖果店 精装硬皮绘本 2022百班千人寒假阅读 宫西达也新作启发少低婴幼儿童宝宝亲子情商早教启蒙童话故事图画绘本书籍0-2-3-5-6-8岁睡前故事漫画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8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西医综合)历年考卷精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网络工程师考试冲刺指南(第5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牡丹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市场导向、营销质量驱动的顾客价值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哈特曼-考克斯事务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围棋实战常型思维训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皮肤性病学(第2版)——高级医师进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心理咨询的过程—多元理论取向的整合探索 高申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游泳健身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BLENDER APPLIANCE COOKBOOK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地方公共债务扩张的制度基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工程测量实验与教学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草木伴人生 汪劲武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国际金融理论与案例/孙俊新 孙俊新 主编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樱桃小丸子经典漫画版 1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个人理财(第六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SAT词汇串记——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