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经典作品新版,增加新章节。立足真实世界,揭示“公认”会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现象背后的逻辑
内容简介:
经济学大家、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代表作。
经济学基于“理性人”假设,但它应当用来解释处处“不理性”的真实世界。
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
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
如作者所言,本书将经济学置于真实世界,使得理论不凌空蹈虚,而是从问题出发,每一句话都是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是这个领域的案例,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开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书籍目录:
自 序 V
引言
章 产权的界定
产权界定 // 003
产权改革 // 012
第二章 人力资本的产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 025
刮目相看人力资本 // 035
能力定价和高科技产业 // 042
学生质量考核的困难 // 051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 056
第三章 企业家研究
景气低迷中的企业家行为 // 067
新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 076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 // 084
信誉与运气 // 089
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 // 094
驾驭不确定性 // 099
企业家能力竞争的舞台 // 104
普通人投资的世纪 // 114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 121
入世与中国企业价值的重估 // 131
不承认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会怎样 // 141
第四章 公有制的改革
便宜的企业家和昂贵的企业制度 // 151
自然人持股:绕不开的话题 // 167
企业改制,何谓成功 // 172
国有企业:不能不谈“方丈”只说“庙” // 175
“庙”里的“好方丈”为何那么少 // 181
攫取与公有制企业改革 // 195
第五章 竞争、垄断与管制
选一个角度看“垄断” // 215
哪一种垄断扼杀市场竞争? // 219
扩展管制的动力与效果 // 225
“管制资本主义”的教训 // 232
新管制经济学点评 // 240
重视中国自己的经验 // 247
第六章 另眼看垄断
境外上市卖点的教训 // 261
手心手背都是肉 // 266
“看得见的手”定价,“看不见的手”定量 // 271
高科技永远都很“高” // 276
理性的局限 // 285
邮政专营的三个理由 // 289
自发的梧桐树 // 294
要反对的不是重复建设 // 301
第七章 市场的守夜人
守夜人的经济学说 // 309
另一条印度道路 // 314
启动经济和政府退出 // 321
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 // 334
转型期城市就业也需“软着陆” // 342
作者介绍: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之一。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院校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作有《改革的逻辑》、《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学生质量考核的困难
报纸报道,时下学生考试作弊、假文凭泛滥愈演愈烈,有成为潮流之势。怎样解释这些“有辱斯文”的现象呢?想来想去,这件事情不简单,因此我选择“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作为寻找合理解释的入手之处。
特别困难的考核
大体而言,知识是可以分类的。学校里传授的知识是所谓“一般性知识”,这种知识不同于那些特殊的知识或技能。特殊知识可以通过“专利”或“商业秘密”来界定其权利,并加以保护,以利于交易。那么,一般性知识靠什么来保护呢?张五常为此提出过一个理论,要点是一般性知识可以自我保护,因为想要获得一般性知识的人,必须花功夫“学习”。
学习的各种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就构成获取一般性知识的“代价”。比如中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外文,教科书可以用版权来保护,但是课堂讲授和基础训练并没有专利保护,正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教的各门专业知识也不设专利保护一样。但是,古今中外的经验表明,掌握一般性知识的便捷之道,不是买本教科书自学成才,而是经过学校教育。有趣的是,学校里的知识既不可能直接买到手,也不可能立马“偷”到手。无论是谁,真正要得到这些知识都必须下功夫“学习”。除了支付学习的经济代价之外,学生还必须花费“求知的努力”。读书人都知道“十年寒窗苦”的意思,可不单单指节衣缩食。
但是,学生经过学校教育项目之后,究竟掌握了多少一般性知识,非常难以识别和鉴定。一个原因是,一般性知识是所有“直接有用”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对其“上层”的“有用性”和贡献程度,难以确认。我们不妨随便问一位“成功人士”,当年读没读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或者有没有用方程式算过“鸡兔同笼”?要是得到肯定的回答,我们不妨再深究一个问题:当年熟读《木兰辞》或算得出同笼鸡兔脚丫子的总数,与日后的“成功”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拿我自己为例,当年高声诵读的“金戈铁马入梦来”,对于今天在大学教书领薪水,究竟有多大的用处和贡献呢?
答案是没有直接的用处和贡献。但是,从间接意义上看,一般性知识的用处和贡献又无所不在。古典诗文对于文字操纵能力的培养,应该无人否认的吧?而文字操纵能力,差不多又是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础。至于韵律之中的美感及其对于性情的陶冶之功,那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当,都可以受用无穷的。“大人”也许一辈子不再计算鸡兔同笼,但是由此培养而得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却让他们终身受益。难题在于,直接有用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检验和识别,而直接“没有用”的一般性知识,其有用性就难以检验和识别。由此,掌握一般性知识的程度,也就难以评判,本文所谓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就是这样来的。
考核出错的学问
其实,考核任何物品的品质都有困难。“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当然管用,但差不多只能对付简单的品质考核。复杂的呢?彩电的质量如何,当然你可以亲眼看一看,但是你看到的“那一片刻”的质量,究竟可以维持多久?更复杂一点,考核钻石首饰的真伪,莫非“你就得亲手砸一砸”?巴泽尔分析过市场里考核不同产品品质的方法,他的结论是,考核品质总是要破费的,而“考核费用”在不同商品市场里有极其不同的分摊模式。卖西瓜的可以让你尝一尝,“不甜不要”。那一点考核费用,其实摊入西瓜卖价,由全体买瓜者支付。要是西瓜的滋味实在太差,人们屡尝而不买,那个倒霉的卖家只好兜底了。也因为如此,卖瓜者多少总要为提高他自己识别西瓜品质的能力而投点资,保证进货的品质,降低兜底的风险,减少考核成本。
但是,西瓜交易中考核成本的分摊模式,却不能适用于所有商品。你要知道龙虾的滋味,就要先付费才能“亲口尝一尝龙虾的滋味”。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家电,其考核费用在卖方市场上主要由买方支付,而在买方市场上就更多地由卖家承担。张瑞敏砸冰箱以及这个“故事”被天下都知道,可不是免费的事情。市场竞争迫使生产商“实行三包”并对品牌投资,其实是在“一种产品的品质需要长期考核”的行业里分摊考核费用的具体模式而已。名牌瓜子并不能比非名牌瓜子多卖几个钱,那是因为考核瓜子品质的费用比较低。但是名牌珠宝就全然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名牌珠宝商的信誉要长期“投资”,直到市场相信,品牌珠宝商不但聘得起一流的珠宝专家帮助顾客考核珠宝的品质,而且其专家系统绝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而贱卖名声、指鹿为马。
巴泽尔的工作,告诉我们以下几点。,产品的品质越难以直接检验和识别,分摊考核费用的模式就越复杂。第二,为了有效地考核品质并降低考核成本,需要各种各样的(考核)专家系统。第三,考核是容易出错的,为了减少考核出错,包括专家考核的出错,社会还需要投资于一些特别的组织、机制和制度。让我再补充一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考核出错,产品品质的生产过程就一定要受到连带影响。根据以上“预备知识”,我们可以来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真文凭贬值、假文凭泛滥等现象了。在我看来,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学生质量考核”有关。问题的重点,不是学生为什么想作弊,以及为什么有人居然敢用假文凭。这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面,不可能从中产生合理的解释。问题的重点是,那些防止考核学生质量出错的机制,为什么大面积失灵?让我们直指“教育专家系统”本身,研究考核成本的分摊模式,然后发现每个环节考核出错的原因。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国有教育体制的“亏损”不是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而是集中反映在教育质量上,反映在学校品牌、教职员工和文凭的贬值上。无论如何,没有可靠的教师和学校,要指望由“学官”来解决考核学生质量的难题,是靠不住的。
教育考核靠专家
我们曾经谈到,由于学校“产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可是学生拥有基础知识的质量又难以考核,因此,教育专家系统不可或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专门“游教”办学,应该是教育分工能够很早完成的一个经验证明。不过,传统教育家一面“生产”可以教学生的知识,一面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这样一个“自产自评”的专家系统,靠什么保证可靠性呢?
孔子是被尊为“圣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能够自律,决不会将考核学生的评价权廉价地出售,也不会因为控制了“评价标准”就轻而易举地减少教育努力的付出。但是,靠圣人办学的规模总是非常小的。等到教育成为普遍的“行业”,就需要教育专家系统发生更复杂的分工,演化出种种机制来分担考核学生质量的费用,减少考核出错。
一个教育专家系统,其实是蛮复杂的。我们先来看一看,有多少“有关方面”参与考核学生质量之事:教师、学校、政府教育行政机构、社会舆论,以及聘用学生的个人和机构。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即便这样一个“多环节”的专家系统仍然远远不足以应付局面,还需要许多其他“看不见”的组织和机制来支援。
环节是教师。教师的功能可不是单单教书,而且要负责考核学生。教育的一项有趣的性质,就是“教的”与“学到的”不是一回事。自古以来,同级同科的学生,不会因为缴纳了同样的学费,用了同样的课本,上同一位老师的课,就学到了同样的知识。学生个人的努力、勤奋、悟性和灵气,对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从来就有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自孔子以来,老师光“教书”是不行的,还要负责为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技能“打分”。老师因此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颗“定盘星”。
不过,老师的考核是可能“出错”的。专业水平不够,自己肚子里的那杆秤就是错的,拿来量学生,怎么能不出错?另外一种情况,亲近的学生,错了也算对;不亲近的,再对也算错。那就是职业道德方面的错了。为了防止老师的考核出错,有许多传统的机制。比如,“老师资格”的获得,要通过竞争性的考试;各种专业教师协会,一方面组织教师的知识更新,另一方面提供“同行评议”;同学、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老师的操守有非正式的“口碑”和正式的评价机制;等等。但是,这些都是辅助性的措施。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是完全靠“评议”来选北大教授,怕无缘取得“兼容并包”、广招天下怪才的成就吧?靠学生或舆论来评价老师,也不一定靠得住。要是多数人偏偏“欣赏”那些要求不严、“分数放箭”的好好先生,如何是好?慧眼不识英雄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像1991年香港大学的学生们把张五常“选”为“劣教授”的事情,难道不是一个教训?
另外,一位教师是不是很好地履行考核责任,也是很难加以识别的。但是,教师手握“打分数”“下评语”的大权,有什么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防止老师考核出错?这一套问题,丝毫不亚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比较“经济性”的问题是,要有较高的老师考核质量,首先要有较高的教师质量。为此至少要给教师的质量定一个合适的价吧?谢泳在他那篇《过去的教授》的出色文章里引证: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教授,月收入300~400元,500元还加一幢新住宅,讲师120~200元,助教80~140元,一般职员30~100元,工人9~25元。我想当年的梅贻琦不会没有预算的压力,他开出来这个价,总是觉得非如此不能聘到一流人才来清华任教。有了这个价码,当清华教授的竞争才能达到一定的激烈程度:没有当上教授的,争而当之的经济意义明了;当上教授的,一旦被发现出错的经济代价也一目了然。我的看法,无论几百元,给教授的薪水里都应该包含了教授考核学生质量这样非常难以监督的工作努力的市值。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教师个人的人力资本(包括名声)的产权得到充分承认,而教师人力资本的产权是学校聘请教师合约的一个基础。
要是教师人力资本的产权残缺严重,知识不值钱,名声不值钱,那么这位教师履行考核学生质量的职责就只好凭“良心”了。但是,当一个社会形成这样的风气,宁愿把资源花费在贿赂考官上,而不愿用来提高教师所得的时候,教师要维持“良心”的代价是不是也太大了一点?这种情形下,考核学生质量的教师环节,从制度来分析就靠不住了。有关报道中讲到一位监考先生眼看大量考场作弊不闻不问,甚至参与策划并提供方便和保护。人们当然应该谴责这位监考先生的失责和败德,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也应该问一问:我们这个社会有没有为监考先生们的不失责、不败德付出一份相应的费用?
防止教师考核出错的“企业”
教师环节“失守”,考核学生质量的责任就向学校转移。学校,应该是防止教师考核出错的重要的制度安排。我想过学校制普行天下,而“教师个体户”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经得住“生存检验”的原因。我的理解,除了其他方面的规模效应之外,“防止个别教师考核出错”应该是学校制度胜出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学校,就相当于市场里的企业。聘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如何激励并监督教师行为、校正教师可能的考核出错,都是学校的责任。自古以来,学校讲究牌子可不是没有道理的。学校品牌的主要价值,是保证对学生的考核出错小,从而节约社会挑选学生的信息成本。
悖论在于,学校发出不实文凭和假成绩,在短期内可以提高高考升学率、就业率甚至“*和成绩单的所得”。只有从长期看,才可能对学校的名声产生坏的影响。这里所谓的长期,就是不实文凭和假成绩被发现的期限。由于基础知识的质量识别非常困难,学校培养的人才究竟是不是实至名归,那要经过多少年才能被市场“看”明白。“百年树人”是有道理的,否则天下名校中负盛名者,为什么不足百年的几乎没有?这就是说,教育品牌的形成比起一般商品的品牌,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动力关心其长期声誉,才能顶住增发不实文凭和假成绩等短期获利的诱惑。但是,学校为什么要关心长期声誉?想来想去,“学校本位”是一个基础。也就是说,好学校像一家好公司,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合约,通过长期行为才能积累声誉、培养传统。如果学校本位体制被打破,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学校代理人的产生不是基于学校本位和学校传统,而是变成通常的行政官僚的任命,谁有足够的动力来对“学校”的长期行为负责?相反,学校代理人通过自己手中的廉价投票权,“崽卖爷田不心疼”(在这里可能是“爷卖崽田”),谋取当期收益,不是更为顺理成章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问题是重建学校本位。我的记忆里,上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学校本位”问题,如同20年前经济学家蒋一韦呼吁“企业本位”一样。问题是,有谁在听吗?
学校“失守”,那就由“管学校”的政府教育行政机构来负责考核学生质量吧。事实上,现在各地报道的考场作弊和其他环节的作弊案件,恰恰多发生在教育行政机关直接管辖的范围内(考场一般设在学校,但由教育行政机构直接管理)。这提醒我们研究,教育行政机关是否适合充当学生质量的考核者。我是到了北大任教,才知道连北京大学的学生文凭也要盖了国家*的官印才算“正式”这回事的。可是,国家*怎么可能考核北大的学生呢?*的公务员们就是全心全意,也不懂那么多专业;就是懂全部专业,也忙活不过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事权分离”:所有教育事务的审批权力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但“具体事情”还是要学校和教师来做。这基本上就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了。所不同的是,国有教育体制的“亏损”不是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而是集中反映在教育质量上,反映在学校品牌、教职员工和文凭的贬值上。无论如何,没有可靠的教师和学校,要指望由“学官”来解决考核学生质量的难题,是靠不住的。
用人方的考核
现在,考核学生质量的重任就全部落到用人单位一方的肩上。用人单位对于所要用的专门人力资本,应该具有更多的专家经验。但是,对于支撑应用专门知识的一般性知识或全面性的素质,用人单位的专家经验就不一定够用。因此,在一个成熟的知识市场里,学校教师的专家经验和用人单位的专家经验,在识别学生质量时是分工合作的。IBM到名校去挑尖子生,这些尖子生再通过公司的培训和考核。到了我们这里,由于“上游生产过程”在考核学生质量方面节节败退,“用人单位”就十分吃紧。学校“文凭”和成绩单不能提供可靠的识别功能,要挑选能力更强的学生,就只好由用人单位来支付几乎全部的信息费用了。现在办学机构要筹经费,希望公司商号解囊协助,不能如意,以为问题在于中国缺乏对于教育捐款的免税制度。我的看法,问题没有如此简单。哈佛大学每年得到的巨额赠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保持哈佛名声的。你要问哈佛的名声对捐款者有何用,我想至少有一个用途:“用人单位”可以节省挑选学生的成本。“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可不是用来说说的。
当然,“用人单位”究竟是不是真正要挑能力更强的人?我的看法,大量“公家的”地方并不真正在意选用人的本事。比较听话一点,报上“好看”一点,是不是关系户以及能不能搞关系,可能占据更大的权重。这等劣质需求,日复一日刺激劣质供给。面对“滥用文凭”潮流,公家“用人单位”的人事政策恐怕要负相当责任。据报载,江西省前副省长、因为贪污被枪毙的那位胡长清,生前雇人购买了伪造的文凭,不知道那张“文凭”对于他走上高位起过什么作用。胡某就地正法已经多日,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谁对这样的臭事负责。相比之下,学生考场作弊应该还算好一点吧,只是亏了那些真正下苦功夫读书的考生了。作弊可以“中举”,假文凭可以谋职,苦读寒窗的岂不都成了傻瓜?
两木难撑天下
好了。考核学生质量的专家系统的可靠性,现在差不多就剩下两个支撑点。其一,那些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要对挑选人才承担后责任的用人单位,希望挑选到真正能力强的学生,并为此承担考核费用。其二,残存的好的学校传统和教师的“良心”(心理上的传统)。但是,靠这两点是否敌得过假文凭泛滥之潮流?看来蛮困难的。特别的困难是:用人单位面对的是毕业的研究生或大学生,而大量中间环节的学生质量考核,特别是中考、大考这样被视为“一考定终身”的环节,用人单位就鞭长莫及了。因此,高考考场里发生的问题,不是“严加监管”就可以解决的。好比把树砍了,把草皮也挖光了,水土流失一旦发生,只靠修坝就不一定管用了。治本之策,是政府退出直接的学生考核过程,把精力集中到界定学校本位和教师产权上,同时开放办学的市场竞争。无论如何,考试作弊、真文凭贬值而假文凭泛滥的地方,就是GNP(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翻番也不好自称现代化的。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这一代下岗的人给以后的人们、给现在还很年轻的人一个什么信号?它告诉年青一代劳动力:铁饭碗是靠不住的,而且如果端上铁饭碗,过了几十年没准还是麻烦,因为你退不出来了。现在的年轻人必须对自己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靠进入一个等级、获得一种身份,就可以终生无忧了。
目前中国的股市很像中国餐馆,因为真正经得起看的企业太少。B股市场比A股市场冷,原因是外国人要请专业人士来看,一看,他的胃口就伤了。A股市场上的股民却大多数是中国饭馆中的顾客,只吃不看。加上上市规则和审批中过多的行政干预:额度、按等级制分配等,把许多根本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也搞进股市。大家为什么还跟着买?不是买能盈利的企业,而是买那些后面跟着买的人,这叫“斗傻”——“我傻,还有比我更傻的”。但老百姓的“傻”仅是一时,长久看,这种股市泡沫,总有一天要破灭。
该书中讨论的关于教育的一些论点:第一,如果审核的目标的质量越难以直接检验和识别,那么分摊考核费用的模式就越复杂;第二,为了有效考核品质并降低考核成本,需要各种各样的考核专家系统;第三,考核是容易出错的,为了减少出错,包括专家考核的出错,社会还需要投资于一些特别的组织机构、机制和制度,比如第三方测评,评级机构。周其仁还提到,如果不能有效的减少考核出错,产品品质的生产过程就一定会受到连带影响。问题重点不在于学生作弊,天性使然,问题重点在于为什么那些防止考核学生质量出错的机制大面积失灵?教育专家系统,研究考核成本的分摊模式,然后发现每个环节发生考核出错的原因。
张培刚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可能读过很多经典,了解到前人做过的很多工作,也记了无数的概念、推理和模型,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问题来做驱动,你就不知道这些知识最后拿来做什么,怎么用现有的知识生产出更多的知识。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除了毅力、不怕吃苦,我认为找到一个好问题也是很好的舟。有了问题做驱动,你就会主动学知识,学习动力更大。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丰富的知识,没有人可以将它们完全掌握,但你如果有问题做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汇聚到一起,你掌握到的知识就将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有意义的。
什么叫企业家?有一种定义:企业家就是做出决策性判断的人。决策性判断不是公共运算。所谓公共运算是把数据拿来,什么人来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公共运算很重要,我们办大学、办中学、班晓雪,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公共运算能力。但是,人类的活动,尤其是企业的活动,在面对未来时,总会有一些东西实现不完全晓得。公共运算可以请幕僚做,可以请专业顾问公司做,可以请专家集团做,但最后报告送上来,总还会有一个未知的东西,那就是: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将有若干个可能的结果,到底是哪一种,今天不完全晓得,但企业家必须做出选择。这个过程被有些理论家称为决策性判断。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职能。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经典作品新版,增加新章节。
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是可以向真实世界里的普通人诉说的。
本书立足真实世界,揭示“公认”会发生的事没有发生、不会发生的事反而发生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现象背后的逻辑。
无论是教育质量如何考核、人力资本的价值判断,还是企业如何改制,本书聚焦能力定价、产权、垄断、人力资本等众多与真实世界相关联的话题,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
书籍介绍
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经典作品新版,增加新章节。
周老师说,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是可以向真实世界里的普通人诉说的。
而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及其背后的逻辑。
“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是科斯和张五常。科斯是直截了当将‘真实世界’经济学与‘黑板经济学’——那些徒有‘科学’的外表,其实是空无一物的‘皇帝新衣’——对立起来的学者。”
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每一个话题都从问题出发,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于这个领域,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开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472+)
- azw3(315+)
- 五星好评(65+)
- 三星好评(238+)
- 全格式(457+)
- 一星好评(365+)
- 差评(379+)
- 无漏页(588+)
- 二星好评(112+)
- 不亏(551+)
- 愉快的找书体验(277+)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喜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作品(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的人也看了
保6争7冲8·雅思词汇看这本就够了(附MP3光盘1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建筑材料检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监理工程师项目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公共基础知识-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2014最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包邮2023秋 教材解读七年级上册道德与发治 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辅导资料书 教材解读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万千心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家庭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专转本英语考试(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税法整体化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机遇就在你身边:抓住机遇的9大绝招 孙和 编著 地震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I Can Read!双语分级阅读:基础级(全25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公银行招聘2023全国银行招聘考试 银行招聘考试一本通(全新升级)通用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论语 道德经周易鬼谷子史记易经全18册国学经典精装原文原著译注白话解说 正版 全套 全集 完整版 书籍 畅销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外国新闻事业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简单统计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2版抖音爆款《必考点》六年级下册语文数学必刷题专项训练试卷教材同步练习册小学必考题归纳重难点同步训练课堂笔记随堂天天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世界遗产(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