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自传:写给地球人的小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银河系自传:写给地球人的小书 银河系自传:写给地球人的小书精美图片](https://img3m0.ddimg.cn/71/26/29613050-1_h_1691734679.jpg)
银河系自传:写给地球人的小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硬科普”+“软人文”,一本书讲透银河系 让130亿岁的银河系来场“单人脱口秀”,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假如银河系会说话,它会向我们怎样诉说自己的身世?作者用自传的方式,让银河系作为“银河系自己”,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述了银河系的基本情况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银河系和夜空的神话故事;第三章到第十章,讲述了大爆炸、银河系暴胀期、银河系中心最大黑洞以及银河系和其他邻近星系的发现过程和科学假说等。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本书的视角便从银河系内部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讲述了仙女座等邻近星系和银河系在千万年间相互的物理作用、银河系的消亡和当代天体物理学界对银河系演变过程所做的科学预判。第十五章探讨了暗物质、地外生命等问题,并借用银河系之口,撩动读者对宇宙的广泛好奇心。
书籍目录:
我就是银河系
我的名字
早年
创世
家乡
身体
现代神话
成长的烦恼
内心的骚动
来世
星座
迷恋
死亡
末日
秘密
作者介绍:
作者
[美]莫伊亚·麦克提尔(Moiya McTier),天体物理学家,民俗学家,科普工作者。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哈佛校史上第一位获天文学和神话学双学位的学生。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天文系毕业的第一位黑人女性。
作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员,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银河系的运动对其周围行星形成的影响。她演讲上百场,撰写科学文章数篇,还为迪士尼等企业担任虚拟世界设定方面的顾问。曾接受各种节目和播客的采访,浏览收听量超过100万次。
译者
罗妍莉,译者,旅游撰稿人。译作累计数百万字,翻译过多篇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斯特金奖等获奖作品。译作《伯林传》等曾获多家媒体阅读榜及书单推荐,译作《群星的法则》荣获2023年文津图书奖。曾为《孤独星球》等杂志译写文章,原创小说及游记作品散见《文艺风赏》等。
主审
苏晨,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客座教授,资深天文摄影师。长期从事天文观测及天文科普工作,担任多届全国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总策划,曾于“中国天文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天文摄影专场展,多次组织公益类社会活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一章 我就是银河系(节选)
看一眼周围吧,人类。瞧见什么了?
其实,这问题你还是别回答了。我明知你会说错,又何必费事去听你说?你会开始说出物体和地点的名称,但你坐的那把椅子不仅是把椅子,你手里拿的那本书也不仅是本书,哪怕是将被你的同类摧毁的这颗星球也不仅是颗星球。这些无一不是我。
你平生见过或触碰过的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没错,就连你也是,你这自负又污浊的动物。
我造就了这一切。当然,这并非有意而为。我不需要椅子,至于在我的某一颗星球上是否诞育了生命,我也真的毫不在意,尤其是这种生命形式对其栖息的场所还如此挑剔。在某个千年,你们人类就这么出现了,然后又过了数千年,我才真正留意到你们。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对此感到庆幸。(不过假如有谁问起的话,我绝不会承认对你们这些血肉之躯的物种有丝毫感情。)
在我们讲得过于深入之前,请允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银河系,坐拥超过1000亿颗恒星(即便如此,你仍然认为,你们那颗恒星十分特别,够格拥有自己的名字),也是恒星之间那50涧吨气体的家园。我是空间,由空间构成,被空间包围。我是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星系。
倘若你具备哪怕那么一丁点儿阅读本书所必需的好奇心,那你或许就会在心中暗想:银河系怎么会说话呢?唔,由于你们的生命很短暂,关于理论物理学和各个意识流派的所有知识,肯定没有足够的时间容我统统传授于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两个理论,这或许能解答你的问题。
在人类的某些物理学家眼中,你们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会得出荒谬的结论,他们对此做出了预言,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陈述,封闭系统的熵总是在不断增加。换言之,作为一个整体,宇宙应该始终趋于混乱。然而,既然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如此井然有序,这样的陈述怎么可能属实呢?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即我们所见的这个宇宙仅仅是一种幸运度极高、同时随机性也极大的物质分布方式。后来,你们的物理学家发现,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这种新的解释会成为一种趋势)。这样的解释会带来一个极端的结果,即随着熵的增加,以及更多随机波动的出现,物质当中的某一部分就应当以人类大脑的形式存在,或者至少会形成相似的脑细胞网络②。你们的物理学家认为这个想法很荒谬,但你们很快便会发现,在宇宙中,存在着很多看似随机的波动。既然在你们这颗渺小的星球上,物质尚且能结合成类似大脑的系统,那在别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又怎么不能发生?
另外,你们的哲学家曾经假设,意识并非人类固有的特性,甚至也非动物固有的特性。按照他们的观点,意识——抑或知觉,抑或认知,又或者随便你要怎么称呼都好——是一个系统的运作方式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由系统的组成所决定的。你们有某些哲学家甚至开始认为,意识是宇宙的固有特性,每一份物质都具备意识,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换言之,尽管我没有你们所认为的大脑,但我依然可以进行思考和交流。所以,假如你把我想象成了与你们的一员相似的存在,马上打住!这是对我的侮辱,抱着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你只会更难理解我即将屈尊教导你的一切。
倘若你的问题更接近于:“银河系怎么能跟我说话呢?”那好吧,人类的语言并没有那么难学。你们这些生物再简单不过了。
既然显而易见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那你很可能正在思索:我,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星系,当初甚至不曾想要人类存在的我,为什么竟会选择与你交流?
无论我愿意与否,我们的生活都是相互交织的。当然,较之你的存在对我的意义,我的存在对你的意义要重大得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同类已经证明,你们也并非毫无用处。(假如我的措辞不能时时刻刻都那么动听,那你可得见谅。因为对我来说,你们的“礼貌得体”这个概念还新鲜得很。况且,你过不了多久就会没命,所以,我又何必在意是否伤害了你珍贵的感情?)
要知道,据我所知,我的年龄比你们地球大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关于我辉煌诞生的故事以后再讲,不过现在,你只需要知道,我几乎与时间同样古老。借用你的同类似乎很喜欢的一个比喻:我是真的比尘土还要古老——尽管这话远不足以充分形容我生命的长度。当组成你们尘土的单个原子在距离现今位置数十亿光年外的地方形成时,我已然存在。在这段时光里,我大部分时间都觉得无聊透顶,且孤独至极,只不过,你可能并不这么想。
假如你听说过关于我的事,那你大概以为,我的生活一定特别刺激,充满了令人愉悦的重大使命。创造出所有的恒星;构建起所有的行星;并依照我的意愿,像捏黏土一样塑造宇宙的本质……是啊,那真是刺激极了。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十亿年。
第四章 创世(节选)
你们的祖先读不到这本书,也用不上你们科学家们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器,更不像你这么幸运,可以从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中受益。对于宇宙大爆炸的真相,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没有这些科学,他们只有神灵:法力高强、永生不灭、超凡脱俗的神灵,创造了变幻莫测的宇宙,并维系着它的存在。像你一样,你们的祖先凭借着弱小的人类感官,力所能及地从获取到的信息中得出了最佳结论。或者说,至少是像你应该做到的那样。
他们努力去理解周围的世界,这使其对你们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有益身心的敬畏。虽然我既不是神灵也不信奉哪位神灵,但我仍然会欣赏好的故事,尤其是蕴含着一点真理内核的故事——哪怕这个故事里并没有我。够无私了吧?不过说实话,有我的故事总是比没我的好听。虽然我可以把最广为人知,或者最广受信奉的创世神话都给你讲一讲,但你们的生命太短暂了,所以就直接跳到我喜欢的那些故事好了。
我刚才提到了变幻莫测的宇宙。但愿如今的你已经凭借着科学和现代出版业的奇迹,领悟到了宇宙处于变化之中,且正在变形、膨胀这个事实。假如我们仍然得从最早的观念开始学习,那你就会以为宇宙是静止不变的。因为从人类有限的视角看来,事实似乎就是如此。然而不知怎么回事,你们祖先讲述的某些创世故事里描绘的却是一个处于持续变化中的宇宙,在诞生与毁灭的无尽轮回中运行。有些你们的现代天文学家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但他们书写下的是数学和计算机代码,而非文字。
在信奉这样的轮回式宇宙进化论中的人类祖先中,有一群4000多年前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人们。他们信奉一种名为印度教的宗教。在你们星球上现存的大众化宗教中,印度教是最古老的一种。印度教徒认为,是梵天亲手创造了宇宙——在被赋予现代科学的定义之前,像“宇宙”“世界”和“寰宇”之类的词基本上是可以互换的——而我们这个宇宙并非他最初的作品。
在印度教里,梵天绝不是唯一的神。实际上,认为只有一个真神的观念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除梵天外还有毗湿奴,他是保护之神,维持着宇宙的平衡。难怪毗湿奴经常被与太阳联系在一起,因为按照人们的理解,二者都维系着地球上的生命。为了让轮回圆满,还有湿婆,他负责摧毁宇宙,以便改日重建。但据说在那一刻来临之前,湿婆还会破坏掉你们世界上存在的不完美,所以他被视为善恶兼备的神。这三位神灵三位一体,共同协作,让宇宙在轮回中运行,待到时机成熟,他们便各尽其能,直到永恒的尽头;或者,假如我对永生者有所了解的话,直到他们厌倦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事。不过,或许我的猜测也只是在以己度人吧。
3000年后,在印度河以北4500英里的地方,挪威人的部落讲述了自己的宇宙起源论。他们的起源论多少也算是扎根于现实的。这些故事口口相传,历经了无数代人,由于你们人类的记忆存在瑕疵,还有讨厌的个人偏好,所以每一次转述都会给故事带来细微的变化。直到地球上的13世纪,这些传说才得以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彼时,在北方的土地上,基督教已经建立了牢固的根基,即使是我也很难说清,相比于早期维京人围着火堆分享的异教故事,散文体《埃达》(Edda)与诗歌体《埃达》又有多大的差别。而且说实话,我没怎么留意过这些。人类的中世纪十分无趣,我要忙的事也多着呢。
《埃达》中描绘了一处巨大的深渊,横亘于最初的两个世界之间:即火世界穆斯贝尔海姆与冰世界尼福尔海姆。冰霜和火焰在中间相遇,一位巨神在融冰中诞生。这位神灵的名字叫做伊米尔,后来被从他体内涌现的生灵所杀。死后,他的躯体各部分都被用于建造挪威版宇宙中的其他世界。这样的世界总共有九个,包括人类和他们的神灵各自的家园,所有世界都坐落在世界之树的树根与树枝之间。
关于我的身体和宇宙真实的形状,我很快会透露更多的细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在哪一个尺度上,太空与树都绝无半分形似。好吧,假如将画面拉到足够遥远的距离外,那它看起来或许会有点像树根。
即便如此,这个挪威传说仍旧具有不同寻常的真理内核,这是我所乐于见到的。生命出现在深渊的中央,介于冰与火的世界之间,那里的温度恰好合适。你会问,这个温度对什么来说合适呢?还用问吗,当然是液态水了。你知道的,就是那种你全身都是的玩意儿,又湿又黏的,你根本离不开它。北欧人一直生活在一片名副其实的冰与火之地(冰川与火山之间),他们应当目睹了生命是如何在冰火交汇的土地上茁壮生长的。如同太阳养育了你们那样,水也滋养着你们脆弱的小小身体。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高度聚焦银河系,涵盖关于银河系的前沿一手信息,一本书讲透我们的“本星系”
作者拥有天文学和神话学双重学术背景,身处科研前线,科普经验十分丰富,确保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以“自传”形式,突破传统科普的叙事方法,新颖、轻松、有趣,同时富有真知灼见
融合神话传说,既有硬核知识又饱含人文气息,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对话感,赋予了冰冷星空和硬核科普温暖的想象力和人类情怀
媒体评论
本书讲述了天体物理学中最深邃的银河系,深入浅出,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天文入门书。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大图景》(
The Big Picture
)作者
本书中的银河系既有幽默感,又有态度。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有趣而独特的方式来学习天体物理学,本书是不二之选!
——凯莉·魏纳史密斯(Kelly Weinersmith),《迷人的技术》(
Soonish
)作者
一部直白、有趣、独具魅力的著作,涵盖了有关银河系的科学知识、民俗传说和历史故事。
——瑞安·诺思(Ryan North),第十五届文津奖获奖图书《万物发明指南》(
How to Invent Everything
)作者
这是一本令人出乎意料且兴奋不已的宇宙游玩指南,麦克提尔创造了宇宙的“八卦”——这多么有趣啊!
——昌达·普雷斯科德-温斯坦(Chanda Prescod-Weinstein),美国物理学家、宇宙学家,《自然》(
Nature
)2020年度十大作者之一
天才的绝世佳作。想要更好地了解我们的银河系家园,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斯蒂芬•亚历山大(Stephon Alexander),理论宇宙学家,《宇宙的结构》(
The Jazz of Physics
)作者
假如银河系会说话,它会向我们怎样诉说自己的身世?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银河系代言,让银河系讲出自己的故事。这条夜空里的星河,是人类、地球和太阳系的家园,是上古神话中的“奶路”和“天河”,是人们喜欢拍摄的夜晚光辉,是小甲虫寻找回家洞口的导航明灯,也是天文学家密切关注的动力学系统。半读此书,半赏星夜,听听银河的故事,跟这个庞大的系统交个朋友。
——高爽,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科普作家
在莫伊亚·麦克提尔的笔下,银河系化身成一位俏皮的损友,一边吐槽“以你们人类的有限智能……”一边讲着自己的故事。银河系的滔滔不绝并不会让我们感到冒犯,因为她的确有着精彩的经历,而作者赋予了她有趣的灵魂。
——刘茜,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学电影撰稿人,科普作家
作为天体物理学家和民俗学家,麦克提尔博士用这本简单易读且精彩绝伦的银河系“自传”,为我们架起了和天穹之外的那个星系沟通的桥梁。这本小书细致讲述了目前人类所知的关于银河系的一切,带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被全人类称之为“家”的地方。
——哈佛书店书评
前言
前言
“我太喜爱星星了,所以不会惧怕黑夜。”
这是萨拉·威廉姆斯(Sarah Williams)的诗作《老天文学家致学生》中的最后一行,对我而言,这句诗就像是一句咒语,这不仅是因为我在念出这句诗的时候就像个维多利亚时期的怪异隐士。
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情况了,但在孩提时代,我曾经有一种念头,觉得太阳和月亮是我天上的父母。我想象着它们正照看着我,而我也真的会跟它们交谈,告诉它们我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我的朋友们又是什么样(因为我很惊诧地发现,我那些朋友竟然不会跟日月交流,所以,总得有个人告诉我们天上的父母,地上都发生了什么吧)。当我在人间的父母开始在夜里争吵时,我就向天上的妈妈哭诉。当我的生父不再按照原定的时间汇款时,我就在小脑袋瓜里打定了主意,认为应该责怪太阳没有负起责任。以至于我直到今天都不喜欢洛杉矶,因为那里的阳光太强烈了。
我在人间的妈妈再次坠入了爱河,我们搬出了匹兹堡的小公寓,来到了一个新家,我再也想不到比这里更奇怪的地方了:这是一间林中的小木屋,没有自来水,离西弗吉尼亚州的边界特别近,还得穿越州界才能到最近的书店。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我最好的游乐场就是这座森林了。在这片空间里,我可以虚构出史诗一般的探索任务:寻找精灵戒指,或者找一根恰好合适的树枝,来作为我和人间的爸爸打斗时的“武器”。不过在那座森林周围的社区里的居民大多只在电视上见过黑人,假如妈妈征求过我的意见,那我很可能不会选择那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家乡。
出于这个原因,以及其他众多原因(在10岁那年来了例假,家里却连淋浴设施都没有,你可以试想一下这种场景),一直到青春期,我都仍在从月亮那里寻求安慰。我深深爱上了夜晚,夜里的时光安静、隐秘而又平和。在我上的那所小小的乡村学校里,我既是最聪明的学生,也是肤色最黑的人,仿佛这样还不足以让我脱颖而出似的,我又宣称自己是个夜间生物,这有助于巩固我期望获得的“怪胎”身份。我并非在自吹自擂。我不仅在大学里被评选为最独特的学生,还在大一跳级之后轻而易举当选为致告别辞的优秀学生代表。但即便如此,人们仍然会说,我之所以能进大学,完全是由于《平权法案》的实施。
别误会我的意思,大多数跟我打过交道的人都非常善良,我很感激过去的经历和建立起来的关系,正是这些经历和关系让我对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共鸣,他们完全有理由感到我千方百计地挤入了精英知识分子阶层。我在煤乡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怎么砍柴、如何只凭借一桶水和一个杯子做一次深层头发护理、如何透过明显的差异去寻找共同点。不过,我也很早就意识到,如果能尽早离开那个地方,我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好。幸运的是,比起许多同地区矿工的儿子,哈佛的招生负责人更欣赏古怪又聪明的黑人姑娘。
虽然我总是觉得夜晚最舒服,而且在我居住的地方,可以观赏到星空美景,可是,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学术上的太空研究从来不感兴趣。我纯粹是从审美的角度热爱天空而已。然而,没过多久,我便爱上了天文学依靠逻辑和数据来推动的特性。大二结束后的那年夏天,我开展了一次研究实习,耗费了若干小时,对五维数据立方体进行分析,以此来测量一个遥远的恒星形成星系的各项特性,我给这个星系起了个昵称,叫作“罗茜”。更深入地研究天体物理学,感觉就像是在学习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太空对话,让我能有多点儿时间来倾听宇宙的诉说,而不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编造回应。我在学习引力、宇宙射线和核聚变的语言。手握新词典,我开始尽可能多方面地研究太空:恒星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来自遥远类星体的X射线、系外行星的特性描述、恒星动力学,以及星系的化学演变。
与此同时,我怀着对神话的热爱,也在学习各种文明用于娱乐、教育和解释的传说故事。有能在篝火边讲一晚上的童话,有与下一代分享群体价值观的寓言,也有解释周围的世界是怎么运行的神话。我发觉,正如我个人相当多样且毫不相关的教育背景一样,科学与神话也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互相矛盾。这二者都是我们人类用来理解如何与宇宙其他部分和谐相处的工具。我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来研究太空物理学,其中有五年都在攻读博士课程,这让我身上多了3个压力缓解文身,还进行了多轮心理治疗,自此以后,我看待万物的视角都拓宽了,心智得到了全面的启迪。我觉得,自己与人和自然的联系都更加紧密了,全身心自洽自得。
宇航员从轨道上俯瞰地球时,也会感受到同样的视角变化,因为当人置身于太空中,便看不到把我们彼此分隔开来的假想边界了。我们称之为家园的这个生态系统非常复杂,相互关联,一旦你发现了这个系统实际上有多脆弱,我们人类琐碎的争吵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且毫无必要。哲学家弗兰克·怀特(Frank White)将这种令人生随之改观的认知转变称为“总观效应”,我一直认为,假如人人都能体验到一点儿总观效应,那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地球就会变得宜居很多。
从现实来看,人人都通过太空之行来实现总观效应是不太可能的。有些人通过信仰或冥想达到了同样的境界;而我则是通过科学。我耗费了无数时间,把地球、我们的太阳系和银河系放进一个更宏大的整体。好吧,或许也借助了某些其他力量,但主要还是依靠科学与艺术家的温柔灵魂。
如今,知晓了如何运用夜晚的语言,我对夜晚的迷恋更胜从前。正因为如此,当银河系选择了我来转述它的故事时,我才会深感荣幸。我希望,读到结尾时,你也会深深喜欢上星星和创造它们的星系,也会开始聆听夜晚的倾诉。
书籍介绍
假如银河系会说话,它会向我们怎样诉说自己的身世?作者用自传的方式,让银河系作为“银河系自己”,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述了银河系的基本情况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银河系和夜空的神话故事;第三章到第十章,讲述了大爆炸、银河系暴胀期、银河系中心Z大黑洞以及银河系和其他邻近星系的发现过程和科学假说等。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本书的视角便从银河系内部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讲述了仙女座等邻近星系和银河系在千万年间相互的物理作用、银河系的消亡和当代天体物理学界对银河系演变过程所做的科学预判。第十五章探讨了暗物质、地外生命等问题,并借用银河系之口,撩动读者对宇宙的广泛好奇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255+)
- 实惠(324+)
- mobi(407+)
- 下载速度快(167+)
- 值得下载(516+)
- 体验差(221+)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喜欢"银河系自传:写给地球人的小书"的人也看了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单元达标开心测 2A-授权正版新概念英语辅导书,同步提高,词汇、句型、语法练习尽在其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极简全蔬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诸侯争霸:统一大帝国的前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药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反对分裂教育读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王老赏剪纸作品集 华迦//张怀远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1最新版: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火龙爱吃玉米卷 亚当·鲁宾, 丹尼尔·萨尔米利, 童立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从此爱上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DIY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二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幼儿戏剧表演教案集:拓展幼儿多元智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你在为谁工作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现代阴影透视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民国政党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气球横越非洲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有趣的汉字绘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西北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5分